posts - 490,  comments - 150,  trackbacks - 0
 

主题教育活动思考之一

                                                                                                                          ——“他们吃亏了吗?”

                                                                                                                          光明初级中学    高飞

        近日观摩了一堂初一年级的主题教育课,讲的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礼让。其中有一个环节,引发了我的思考。

        本节课,教师紧紧围绕“谦让”这条教育主线,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为了让学生理解谦让带来的好处,教师给了学生一个事例。这个事例说的是“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没想到,这位宰相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这个故事说明,邻里之间相互谦让、相互谅解,就没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教师提了一个问题,“张家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大家想一想,他们吃亏了吗?”。学生简单地说,“没有”。然后教师肯定地说:“对,没吃亏。”随后进入下一环节。

        这个事例选材很好,能准确地说明问题,但真的能说服学生、达到理想效果吗?我看未必。这节课实施的对象虽然是初一年级学生,但他们的知识面广,对社会的了解并不少。同时,处于市场经济时代,从家庭里、社会上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怎样不吃亏、怎样达到利益最大化。即使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了这个故事,并且做出了正面的回答,但我感觉学生内心里不一定真正认同。思想教育要起到实效,必须符合实际,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问题。在这个六尺巷的问题中,可以先设问,“张家把墙往后退了三尺,从面积上来讲,他们吃亏了吗?”从面积上看,张家是吃亏了,学生能够做出这样的回答。然后,设计问题——“但他们得到了什么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解决矛盾、邻里和谐方面进行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都没有吃亏,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我想,这样的结论可能会让学生更觉亲近、更容易接受。
posted on 2008-05-20 12:23 我们的工作室 阅读(266)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