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490,  comments - 150,  trackbacks - 0
 

品社课渗透“两纲”教育

——《母亲河上的桥》教学案例

裘锦秋实验学校 杨旋华

《品德与社会》是落实“两纲”教育最直接、最畅通、最有保证的渠道,是将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相结合的主阵地。

案例背景】:

《母亲河上的桥》是科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学科第二单元“城市的记忆”中“建筑的回声”中的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他们所生活的城市发展情况,并能为家乡的发展而自豪。教材展现了苏州河上桥梁的发展,由外国人建造到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由木桥到铁桥、钢筋水泥桥等等。这种发展既是由社会的变迁——中国人从受压迫、受欺辱走向独立自主,从贫穷走向富强——带来的,同时苏州河桥梁的发展又带来了苏州河两岸的繁荣,促进了苏州河北岸的发展,激发学生要建造更好的桥梁的梦想。

我班学生大多是外来务工子女,对于上海的历史与城市建设的内容了解不多,但是我校就靠近苏州河,大多学生的住房也是租借在苏州河两岸的,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了解,100%学生知道苏州河及河上的乌镇路桥,98%的学生不了解外白渡桥的历史,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学生对于苏州河及学校附近的桥梁比较熟悉,但是苏州河上第一座桥的历史以及其他桥梁的知识就知之甚少。

由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制订出本课“两纲”渗透的内容:

1. 了解苏州河上第一座桥梁的名称、来历,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2. 了解苏州河上桥梁的发展历程,设计未来的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片段】:

师:出示上海地图,边指图边叙述:苏州河是黄浦江主要支流,因发源于苏州附近的松陵地区,全长125公里,是上海通往江苏南部主要水上交通线和上海市区重要航道。你能从地图上找到我们学校的位置吗?

生:学生指图找到位于苏州河旁裘锦秋实验学校的位置

师:想不想了解过去的苏州河。(出示图片)上海人在苏州河边生活了上千年,苏州河上原来没有桥,河道非常繁忙。河流既能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机,也会阻挡人们前进的步伐。很长时间,人们一直依靠在渡口坐船往返两岸。想一想,苏州河上如果没有桥,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生:没有桥,过河要坐船,如果下暴雨或涨水,船就不能行驶。

    坐船的人一多要等候排队,很不方便……

师:既然苏州河那么不方便两岸的人,所以就有了桥,知道苏州河上第一座是什么桥吗?

生:阅读课文,

师: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外国人欺压我们中国人,中国人不屈服帝国主义,不受压迫,不受欺凌

   …………

师:从苏州河桥梁的变迁中,你感受了什么?

生:苏州河上桥越来越多,设计的桥梁越来越先进,上海的发展越来越蓬勃……

师:如果你是桥梁设计师,你会帮苏州河设计一座怎样的桥呢?

    …………

案例分析】: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首先让学生从地图上认识苏州河以及我校的位置,这既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又对苏州河南北两岸有了感性认识,然后展现几组早期苏州河上没有桥梁的照片,让学生直观了解河道非常繁忙的景象,适时提出“没有桥怎么办”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体会桥的重要,并自然过渡到苏州河上的第一座桥——外白渡桥,由于教材中有相关知识和内容,在此环节中我指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内容,再通过图片及学生的讲解中了解外白渡桥的演变过程,体会到苏州河上的第一座桥的诞生过程包含了上海人在租界时期受帝国主义欺凌以及反抗欺凌,反抗压迫,适时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然后通过几组图片的展示以及教师的介绍,补充学生对苏州河上其他桥梁知识的缺乏,使学生对苏州河上桥梁的发展历史有个大致了解,随后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表格,巩固所了解的桥梁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上海的蓬勃发展,产生自豪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并为下一环节“设计桥梁”做好铺垫。

在拓展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展望苏州河桥的未来,首先请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苏州河桥梁规划方案”,再通过图片重点介绍学校附近建设中的福建路桥和河南路桥,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然后进行拓展,让学生来设计未来苏州河上的桥,并通过相互交流,激发学生自主关注和了解桥梁建设情况,并能产生长大建设家乡和祖国的愿望,再一次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最后在老师的小结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通过这堂课,我体会到其实我们不必刻意地去找教学知识点与两纲教育的结合点,“两纲”教育不应是赤裸裸的,不应是说教式的,也不应是灌输式的,而应是无痕地渗透于品社课之中,渗透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渗透在每个环节活动之中,“两纲”教育不是“11做数学题,把道理明摆在那里学生就能一目了然,欣然接受,很多事情是要通过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慢慢用心灵去感悟出来的,或在是非的判断取舍中,自己辨别出来的,往往这种教育,学生受益终身。力求让“两纲”精神的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更好的感染学生,从而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posted on 2008-03-12 09:56 我们的工作室 阅读(585)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