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490,  comments - 150,  trackbacks - 0
 

主题教育课后的反思

上海市大同中学 陆丽萍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如何做好班级教育工作,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幸福地成长,主题教育课是一项重要的载体。

前一阵子,我们高三(6)班开设了一节名为《阳光总在风雨后》的关于挫折的主题教育课。在此,作一下反思总结工作:

首先,关于主题的选择:

开展主题教育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受到某种教育,得到某种启迪,教育的内容应有很强的针对性,符合当前学生的心理需要。教育心理学认为,需要是动力之源,因此,了解把握学生的现实状况和需要,成为班主任首要考虑的问题。

高三学生在繁重功课,频繁考试的巨大压力下,常常有人偶然有几门功课没考好或未取得自主考试资格,就一蹶不振,信心受挫。显然他们对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起码的耐受力。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该思考如何帮助我们的高三毕业班学生,做生活的强者,正确认识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勇于接受挫折的考验,并主动寻找应对挫折的方法,以适应我们这个竞争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决定开设这样的一节主题教育课。

其次,关于过程的设计和实施:

这节主题教育课旨在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基础,关注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以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心理为主线而设计和组织实施的。从情景的创设到整体的安排,再到主题的突出都经过了较为仔细的思考,本着“活动体验感悟提升”的核心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班主任为主导,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进入理性的世界。课前,师生共同做了大量的充分的准备,包括收集名人、伟人遭遇挫折的故事,联系校外辅导员、家长代表和优秀同龄人,以及做调查问卷,总结相关数据。课堂上,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人生的曲折和坎坷,增强了感性认识;通过续编情景故事,让学生感悟到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触动了学生的心弦;通过探寻典型示范,让学生学着如何去面对挫折,挑战挫折,战胜挫折,给心灵以巨大的震撼;通过交流探讨,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扩展和提升学生的经验,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并且对挫折心理防御机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课后的人生大比拼作业是在此基础上的拓展延伸。

在整节课实施过程中,各个版块的发言是最精彩的,也是整堂课的亮点。一来说是家长代表的发言,她的现身说法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这应该是个动情点,目的是让家长真实的人生经历更多地教育学生,但因为是堂公开课,听课的老师较多,家长虽做了认真准备,由于紧张,发言没有预想中的煽情,但也基本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效果。二来说是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获得者的发言,她在经历生活的种种坎坷后,从容地面对,不断地成长,活出生命的精彩,活出生命的价值,可惜的是因为个人原因,她未能把人生中遭遇的最大挫折与大家交流,否则效果一定会更好。三来说,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是我们班同学的发言。大家非常踊跃,主动融入到教育活动中来,以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对自己以往经历的挫折进行反思,增强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并且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我想,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主题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

课后,学生依然很激动,纷纷写下自己的抗挫宣言,说出自己的心声。有人这么说:掌纹弯弯曲曲的曲线,预示着人生平坦与曲折交错,面对成功请坦然,面对挫败请淡然!高考只是人生路中无数考验,尽力准备,微笑着面对,我们一定可以!也有人这么说:阳光总在风雨后,挫折只是黎明前的黑暗,用你的速度、毅力和智慧甩掉它吧!更有人这么说:挫折,向我开炮!我以为一堂主题教育课,能让学生感动,能让学生动情,应该说达到了教育目的。当学生都从内心被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触动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受到教育,并内化为他们今后的行动。我相信这堂课的效果将会在我班同学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慢慢体现出来。

上好主题教育课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班主任老师不断提高生命教育的意识,更好地捕捉每一个生命教育的契机,使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人生路。

 

 

主题教育课结束了,而主题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的研究还将继续。

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的德育工作,寻求专业化发展,任重而道远。这需要班主任老师不断地在学习中摸索和创新。深厚的理论功底是开展研究和不断提升的基础。所以平日里,多看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开阔眼界,提高觉悟;多听一些教育实践方面的讲座,充实心灵,深化认识。当然,教育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实践研究,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形成一套自己的适合学生需要的观念体系和管理方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posted on 2008-01-18 20:20 我们的工作室 阅读(447)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