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490,  comments - 150,  trackbacks - 0

煲好孩子的“心灵鸡汤”

——聆听林崇德教授关于《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有感

                                          裘锦秋实验学校  杨旋华

四天的北京行带给我们的是视觉上享受,古典与现代的融合,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林崇德教授的《心理健康——爱在细微中》的报告带给我们的启迪。

林教授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等方面在理论上告诉我们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至观重要。他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切不可急功近利。应当承认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有行为问题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要把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去抓,而不应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心理健康与否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智力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是孩子成材的基础,缺一不可,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无不具有健康的心理。为此,他呼吁我们老师千万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要格外关注父母离异的孩子、打工子女、家庭贫困及相关弱势群体孩子的孩子的心理,以防他们人格的缺失。

曾经有一位教育理论家这样描述过:在今天中国学校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被倒了个儿:站着的先生始终占据着至尊的地位,则学生们坐着的躯体里掩藏着的却是一个个战战兢兢地站着乃至于跪着的灵魂。这段话或许说得刻薄了些,然细加思量,发现这不正是目前师生关系形象而深刻的剖析与写真吗?如今,新课程倡导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要让学生在“实验、探究、反思、体验”中学到知识。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关爱帮助学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既是教师亦是朋友。只有民主平等,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而课堂教学是在师生平等,民主的对话中进行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杜绝专制作风和侮辱学生人格,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应该刻意地去针对某一个学生,制造冲突矛盾。特别是在师生之间发生某种隔阂,冲突矛盾时,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已的情绪,完善和发展自已。

关爱孩子,从健康的心灵抓起。学生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心理健康对孩子的一生成长、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心理也是孩子成才的有力基石。正如林崇德老师“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 。爱是春风,爱是细雨,虽然无声,但却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所以,作为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要煲好学生的“心灵鸡汤”,千万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posted on 2007-11-18 18:20 我们的工作室 阅读(223)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