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490,  comments - 150,  trackbacks - 0

也 是 尊 重

敬初 冯妹

听过二战时期那位德国老人的故事吗?

他的家在农村,人烟稀少。有一天,一个身穿风衣、手提皮箱的男人在他家院子栅栏外面徘徊。老人观察良久,然后走上去对那人说:“先生,你是否原意帮我把栅栏里的这堆木头搬到那边的角落里去,我老了,扛不动了。”那男人眼前一亮,连声答应。脱去风衣礼帽,然后很卖劲儿地把木头扛过去,并摆放得整整齐齐。

那天晚上,满头大汗的客人心情愉快地在厨房里与主人共进晚餐,然后又踏上旅程。
   
整个战争时期,城里逃难的人很多,老人家里的那堆木头无数次被人从院子地这头扛到那头,而每搬一次,就会有一个客人与他共进晚餐……

其实,那堆木头根本不需要搬动。
   
我深深感动于这个故事。

这是极其高尚而又极其陌生地一种感情:当一个人有能力帮助别人时,却小心地将自己地优越感掩藏起来,给受助者创造一个机会,从而使他觉得自己的受助是因为自己付出而得到的报偿,这是何等修养啊!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同时,有多少人能想到“玫瑰”有刺,给的时机、方式甚至态度不对,都会刺伤得到它的人呢?

课改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这在提醒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一个平等的心态去帮助学生, 巧妙地掩饰自己的观点,不妨按学生的错误思维去推理,去保护学生的错误“发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然后在适当的时机中让学生自己在错误的探究中找到正确答案, 更多的用欣赏的眼光去赞扬他们。

  老师,掩饰自己的优越感,学会欣赏学生,鼓励学生,感激学生,就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教育。

posted on 2006-12-06 13:25 我们的工作室 阅读(114)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