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看到朋友们的建议!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生字词语,正确熟练的朗读课文,并粗知文章大意。

能力目标:引导孩子学会读书,体会每一自然段的表达顺序。

情感目标:在体验中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二、教学环节

(一)导入:

1、出示课题并提问:

从课文的题目,你会想到文章会写什么内容吗?说一说。

(二)把课文读正确

一般学习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会先看文章写了什么,然后才去练习读熟、读好。

1、自主读,提出不懂问题

要求:认真读一遍课文,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等方式等),仍有困难的做记号,一会大家互相帮助来扫清这些“拦路虎”。

学生:读课文,画批标注并思考。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个别指导并发现需要集体指导、强化的共性问题。

2、同伴读、互助答疑(2人轮读、齐读等)。

要求:把自己刚才独立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向同伴求助,互助答疑。有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你们觉得有必要给同学们提醒注意的地方,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学生:合作轻声读一遍课文;互助答疑;提出需要全班交流的问题。

教师:继续巡视,了解合作互助效果,发现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掌握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分享,解决疑难问题

要求:同伴合作学习之后,请推荐代表向大家提问:

一是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二是提出需要大家帮助你们解决的问题

学生:合作伙伴推荐,并提问

老师:学生提问,适时发问:

“谁和他们提的问题一样”、“谁刚才也遇到和他们一样的问题”等,抓住相同的问题,集中指导。

当学生提到生字词语时,要马上出示标示音节的生字、有语境支持的词语等,指导共同体会、学习。

注意问题:

要求认真倾听,及时抓住学生问题中的生成。

每当有“疑”时,务必考虑启发同学利用工具书或结合生活,独立或互助解决,避免直接给予答案。

附:

生字:觅——觅食    翎——翎毛 弹——弹子

斜——斜刺    隙——缝隙 歇——消歇  

觅——觅食(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

翎——翎毛(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

弹——弹子(一个弹子从下面射来。)

斜——斜刺(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

隙——缝隙(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地落到地上来。)

歇——消歇(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

词语:啁啾   新意 葱绿   从此

 景致   仰望       

灿烂的阳光   葱绿的树木 一片好景致

预设问题:

理解表达方式:“清—轻—和—美”?“自然”用引号是什么用意?“它又出来了!”的叹号作用?

理解词语:“斜刺” “箭也似的” “消歇” “弹子” “嗤”……

4、再读全文,在语境中体会刚刚理解的内容

教师:我们刚才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也解答了一些问题,现在带着我们的新理解在读一遍课文。

学生:同伴任选读书形式,自由读一遍课文。

5、小组轮读,练习读正确、读熟练

要求:大家读了好几遍课文,现在采取小组接力读的形式,检验一下我们的读书成果。全班同学都要认真听,发现那位同学读的有问题,马上叫“停”(字音、丢字、架子,甚至标点的处理……)

学生:小组合作接力读课文(1-2组)

教师:倾听学生读书发音是否正确;根据各组顺畅读下来的遍数,引导学生评价各组读书情况。

注意问题:

接力读书活动,既是检验前几遍读书的成果,又体现“练中读熟”的过程。如同学出现“读错”现象一定要给该生“读正确”的机会,让学习困难者在“等待”中留下正确的记忆、留下学习的信心!

(三)大致了解内容

1、想一想,请回答:课文写了什么? (主要内容)

学生:结合对课文的了解谈自己的观点。

教师:适时指导表达、并注意抓住可能生成的问题引导。

2、默读,全文有几个自然段,请标注来。

3、读书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1)美美地读一二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写小鸟(在巢里和在巢外)

每个段落有几句话?每句写了什么?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注:思维训练的有效形式——体会“言之有序”,感受做到“言之有序”首先是思维不乱。

2)小鸟的歌声好美啊,它吸引了自然,更吸引了孩子们——哪些段落是写孩子们的?

   写孩子们怎么样?

读三四自然段,体会“都抬起头来望着——”“最后他们便想捉住它。”

注:孩子们思考的问题仍然可以同伴交流解答,遇到提出和理解中心思想有关的较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现存疑读书、“下节课探讨”。

3)后来怎么样?你读出了什么?

读好“弹子”、“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

体会:“从此那歌声便消歇了。”——歌声没有了

“那些孩子想要仰望着它,听它的歌声,却不能了。” ——欢乐没有了

注:此刻情感基调是低沉、伤感的,师生可以共同体会,以读交流感受。

三、小结并提问:

这只小鸟可爱吗?

思考:孩子们到底爱、还是不爱小鸟呢?

 

简要说明:

以上是第一课时的设计。最后是情到深处戛然而止——留下袅袅余韵,为下一课时对文本的深入解读留下伏笔。

体现读书方法——画批、解疑、练习读出理解

引导读有层次——读通、读懂、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