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板书着毛泽东主席的《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字写得挺漂亮,只是没出现词牌、题目和作者。
        上课了,老师开门见山地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词。”。
      提过要求后待学生要出声诵读,老师又马上卖了个小关子,慢慢悠悠地问“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学生异口同声说:“查字典”。
         老师笑了,点点头说:“开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上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教室里飘荡着时高时低、参差不齐的诵读声。不时地还兼杂有“嘭嘭”“刷刷”的翻查工具书的声音,看来孩子们已经习惯这一自读流程了。五分钟内,每个孩子借助字典小老师的帮忙都大致地读通了诗词。老师始终笑咪咪地看着孩子们,没有插嘴说什么,也没有指导。
    “谁能给大家读一遍这首诗词?”看着孩子们渐渐自信地抬起头左顾右盼,老师又适时地提出新的环节要求。“你来试试吧,大家听听他读得怎么样?”一片丛林般的小手放下了,一个眼睛闪亮发光的机灵男孩儿站起来,字正腔圆、有滋有味地朗读了一遍。这显然是一个“高手”,老师在用他作诵读示范——既正字音、又营造吟诗诵词的意境。此刻叫他,妙!
     “读得不错,声音响亮,吐字清楚,有滋有味呢!谁再来试试!”这次,随着老师点名起立女孩儿的娇俏童音,全班同学都轻声随着小声抒起情来。老师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好像自言自语地感叹,说:“一个人诵读,其他人听着听着也能小声跟着读,嗯,这就叫会学习!”此时,教师里流淌着浓郁的愉悦。随后的几个诵读同学也都成了全班的领读者,孩子们摇头晃脑入情入味地沉浸于诗词意境中。
      “读得不错!......唉?你们发现黑板上的诗词缺点什么?”孩子们诵读的意兴正浓时,老师冷不丁发问。
      “题目”!
        “作者”!
           孩子们稍一发愣马上抢着说。
       “没错。那你们读了好多遍了,能猜一猜这首诗词的题目吗?”
        看着孩子们困惑的表情,老师又说:“有点难是吧?想一想这首词在写什么吧?”
       “在写春天!”一个孩子脱口而出。
       “哦?从哪看出来的?”
         “从前两句: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噢!这两句是写春呢。”老师犹疑着,没置可否的态度。
           “还有别的看法吗?”
            “老师,我认为是写冬天呢。”又一个男孩子抢着说了自己的意见。
          “恩——,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从百丈冰,结冰了,一定是冬天!”小男孩自信地说。
         “有道理。”
         “老师,我觉得是在写春天,您看‘待到山花烂漫时’一句,只有春天山花才会烂漫。”
           “你是这样想的。谁有不同意见?”
    “老师,不是写春的,应该是冬。因为‘待到山花烂漫时’就是说还没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呢,春天没来呢,肯定是冬天呵。”一个女孩子斯斯文文地说了这一片话,周围的孩子们也都赞同地点着头。
       “嗯!”老师也含笑着频频点头,问刚才发言的孩子,“你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
       “有。”孩子们点着头表示同意。
         看来,阅读古诗词,孩子可以独立读懂不少内容呢!
         看着孩子们认真思考的样子,老师侧着头,故作神秘地问:“你们谁知道,有一种可以在冬天里傲霜斗雪的花叫——”
         “梅花!”
        “哦!怎么知道的?”
           孩子们按捺不住的齐声背诵起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你们真的是会学习!这首《梅花》是我们原来学习过的诗,你们能回忆起以前学习的内容,了不起!”说着,老师还同时向孩子们举了举表示赞赏的大拇指。然后边一笔笔工整地把词牌和题目写在词句的上方,边介绍:“这首诗词也是写梅花的,它的题目是《卜算子.咏梅》,作者是毛泽东。毛泽东是我们老一辈国家领导人,是国家主席。主席从小酷爱诗词,作这首《咏梅》恰逢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困难时期,他读了宋代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从中感受到梅花的美丽、坚贞、和一派傲骨,于是有感而发,写出了这首《卜算子.咏梅》”老师动情地将说着,学生此时随着老师的介绍,看着老师的手势,不约而同地齐声诵读起来。一遍又一遍,一遍比一遍动情、入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每个设计巧妙自然、浑然天成,这样的课听来实实在是畅快淋漓!
       

   
附:古诗文学习方法

1、第一要凭借注释。好多古文古诗都有注释,它能帮助我们学习古诗文。
借助注释,先自己读,看能读懂多少。
先自己学,不要急着讨论。先自己读,自己思考。

2、读书要静静地读,静静地思考。智慧在哪儿,智慧在思考。“读书切忌在慌张,涵咏功夫兴味长

3、读书要注意关键的词。关键的字词句要画下来,做个记号,它会帮助你思考。出声读同样可以帮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