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19,  comments - 15,  trackbacks - 0

 吴正宪老师这样说“估算”(转)

估算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师讨论的焦点,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今天看了一篇文章,作者在文章中说听了吴正宪老师的课与讲座后,明白了许多。现转载如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能有所帮助:

一、估算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近似思想、估算意识。

1、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估算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用估算检验结果,遇到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选择是“估”还是“精”,并不是看到“大约”就估。吴老师为了讲清这个问题,还给我们打了个很形象的比方:说我们培养的就是老板,不是打工仔。老板要自己决定做什么、怎么做,而打工仔只要听从老板的安排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主动权,更没有分析比较思考问题的过程。

2、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价值,学会“估算"的策略与方法。具体做法是:

(1)当交流估算结果时,要请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这样学生不仅从感性上认识了估算,还从实践与理论上提高了一个台阶;帮助学生知道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要如何解决;当然也有利于我们教师调控课堂。

2)引导学生二次反思和调整。在对估算和精算的比较与分析中,让学生学会反思、调整,积累经验。

在这个问题的阐述中,老师举了个例子,有力的说明了二次反思的重要性。北京某一学校的老师为了估算的教学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老师在这风头浪尖上出来帮助大家拨开了云雾,解决了问题。         

其中最难忘的一句话就是“估算一定要解决问题”。没有解决问题就需要“二次反思”与调整。

二、具体估算策略:说起来您都会觉得很可笑!在我们数学这么严肃的课堂上,老师竟然允许学生把一些估算名词改了名!成了:大估、小估、中估、不大不小估、凑估。在教学现场我们就听到老师叫使用各种方法的同学为“大姑”、“小姑”……,整个课堂充满了笑声。

老师的话说:不用计较概念的名字,只要孩子们学会了就行!名字不重要!(这使我想起去年年会上有关概念教学的话题,当然的与会领导也一再声明:一定不再考概念的定义。)这就使我们一线教师彻底放心了。

三、估算的评价:

1、不需要统一的标准。无论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

2、不需要统一的答案。到底哪样的答案是对的呢?老师做出了解释: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策略,结果合理为正确。例如:解决称象问题,称石头6次,估一估共多重:328、346、307、377、398、352。学生把每个数看作300,乘6后得1800对;把每个数看成400,乘客后得2400对;看成350,乘6后得2100还对。

2)纯算式的计算,在范围内就可。

3)估算的结果必须在正确的数量级内。例如请学生选择称象的如果哪个对:20108千克、2108千克。显然第一个20108千克是不对的,因为1、大象的体重不可能是2万千克,2、估算的结果是2100千克,数量级不对。所以估算结果是否在数量级内是很重要的。

老师在讲估算教学时,还说了一个小故事。

一次她在接待日本估算专家时,请他估算称象问题中的象的重量。日本专家是这样估的:300加300等于600,再加300等于900,再加300等于……就这样估出得1800千克。当然老师就问这样专家:“您为什么把398也看作300不看成400呢?”专家耸耸肩说:“你不就是让我估估吗?我就是估估呀。”老师接着问:“照您这样算也就是6个300,您为什么不用300直接乘6呢?”专家说:“我喜欢这样算,我就这样算呀。”

从这件事我们受到启示:估算就是估算不是精算,根本没必要算那么准;只要策略、方法正确孩子们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孩子们由完全的自主权!专家都这样,何况是我们的孩子们呢?!

谢吴老师解放了我们的思想!

 

 

posted on 2008-03-18 21:25 安然 阅读(140)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2024年3月>
2526272829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留言簿(4)

随笔档案(19)

文章分类(16)

文章档案(16)

相册

搜索

  •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