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用符合教育发展的思想武装自己。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之《教育新理念》无疑就是一位优秀的理论导师。假期中读了《教育新理念》这本书,感觉到这本书通俗易懂,和我们教学息息相关。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墨守成规、守株待兔、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站在教育改革的潮头,根据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调整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迎接教育的变革,主动地去适应、参与教育实践,用我们的热情挖掘我们的智慧,追逐前沿的教学理念、教育技能、技巧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精髓,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素质教育是人么现在喊的最响亮的口号,而课程改革、考试 评价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观念的四个关键环节,而更新教育观念又是先决条件。

读了《教育新理念》,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素质教育的定位到底在哪里?怎么样的教育真的不愧于“素质”的称号呢?我觉得素质教育只是给教育提出了更好层次的要求吧?以前的教育只局限在课本知识,书上学会了,考试考好了,那就说明你是个成功优秀的好学生了,却为了执着的升学率而丢弃了很多更重要的知识技能。素质教育的提出,不仅保存了以往的应试,升学,还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提出了更广阔的要求,也开始发生了变化。需要的不仅是只会读书的学生,而是会读书又更多面的学生了。有的人认为素质的提出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减轻了压力,可以放松,为什么还要那么多的应试考试呢?我倒觉得素质的提出不管是对学生或老师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成功的素质教育我想它应该能有比较满意的应试基础;再者,学生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还要去接触更多的知识。

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

一、树立平等、民主的师生观: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促进学生特别是有意义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 。师生关系对学习的影响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维空间,允许语言表达不清的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教师应该用非常友好的态度去关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二、立足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和学生学习、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保证。因此,在推进课堂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意识,注重有效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对于每一位教师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所有学生进行主动、深层、实质性的参与,积极提供、创设参与及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仅仅表现为外在的行为上,更表现为内在的思维上,既不仅仅是参与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等,而且还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参与以探索为中心的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相关的知识体系,追求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与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智慧的发展。并且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热情。

我们今天的教学工作中更加应该倡导反思。反思可以说是教师自我提高的一种好形式,是最佳的行为表现。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一堂课结束后教师填写“教学后记”。可总结经验之得,也可反思失败之处,但要体现客观性和针对性。二是写教育日记。倡导教师把自己每天的所见所得、所读所思,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三是教育随笔。其表现形式灵活,从教学出发,写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转变、体验和感悟,也可诉说自己的教育事件。重视案例积累。作为一名教师,不可忽视教学案例,可以从这些方法入手:其一,根据一个教学疑难问题的解决写出自己的教学案例。其二,以一段激荡心灵的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教学案例。其三,积累他人的教学案例。

三、教育要注重可接受性,更要注重可发展性:

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新知识的不断涌现,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决定教育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消极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终身的积极发展过程。既重视接受性的学习,更重视独立的创造性性格的养成。关心学生学什么和想什么,更关心他们怎样学和怎样想;关心知识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关心实际动手能力;关心社会的生存能力。我们应强调以学生为对象,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把学生看做能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抛弃以教师为中心,倡导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个性的发展,学生有个性发展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不是所有学生适应统一的教育模式,变成相同的人,而是我们的教育去适应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鼓励并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育中每位学生都应同样的重视,无好恶之分。尊重学生不同的特点,改变分数高低和升学率的高低为评价标准,努力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实践,做一个教育改革的身体力行者。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真正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