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30  评论-4  文章-4  trackbacks-0
      研究的主题往往有三个来源:一是自己的教育实践中遇到了某些问题,需要通过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二是在读书时受到某种启发或发现一些值得怀疑的地方。类似的可能是在听讲座时受到启发或接受讲课者的建议;三是在学习教育历史时发现一些值得重新考虑的问题。

 

    一、自己实践中的教育问题

    做纯理论研究的人可能较少考虑现实教育问题,但对于中小学老师来说,在选择研究的主题时应该首先考虑自己的教育实践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通过研究得到解决或缓解,那么,就可以考虑将这些教育现实中的问题转化为研究的主题。

    对于中小学老师来说,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经过自己的研究得到解决,有些问题是制度原因,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学校的制度。但是,总还是有一些问题教师可以使之发生改变,教师可以“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 [1]

    教师可以改变的地方至少有三个领域:

    一是课程问题。1949年以来,学校课程由国家决定,教师几乎没有开发课程的权力。中国课程领域经过多次改革,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为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是教学问题。虽然教师可以参与课程开发,但是,在目前的课程制度中,教师所能够开发的校本课程比较有限。教师能够改变的地方,大量地显示为“教学方法”的调整和改善。教师可以围绕“有效教学”做相关的改变和研究。

    三是管理问题。教师虽然不一定都是学校管理者,但教师的教学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中会遇到大量的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的问题。就学生管理而言,需要做一些仿谈、观察的工作,而仿谈、观察的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研究。

 

    二、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建议

    研究的主题除了可能来源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之外,还可能来自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启示。

    当中小学老师不知道研究什么主题时,可以参阅相关的教育著作,看别人在做什么研究,这种研究有什么进展,是否留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他人的专著包括教育经典名著和现当代教育著作。对中小学老师来说,阅读大量的经典名著几乎不太可能,但至少应该选择两到三本教育经典名著比如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罗素的《论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等作为重点阅读的文本。当然,也可以阅读时下流行的比较有影响的某个当代研究者的著作,比如加德纳的《智力的结构》、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吴非的《不跪着教书》等等。

    除了阅读教育著作之外,教师需要重点阅读几本专业杂志,比如《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与实验》、《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教育参考》,等等。

    他人的研究成果可能显示为相关的专著,也可能发表在教育专业杂志中,还有一种可能:这些成果隐含了研究者的专业讲座中。这需要研究者在“听讲座”的过程中形成“倾听”与“提问”的习惯。倾听意味着听讲者欣赏、领会讲座者的主题和意义;提问意味着听讲者从讲座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可能会形成自己的选题或成为自己论文研究的一个重要观点。

 

    三、教育历史中的教育争议

    历史常常有惊人的重复现象。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很可能在历史中已经出现。当代学者研究的课题很可能在历史中曾经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真实的教育道理总是隐含在教育冲突之中,教育实践不过是教育冲突的某种妥协或变形。

    教育历史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有教育争议的地方。整个教育史,不过就是一个意见纷争、众说纷纭的展览馆。

    凡是有教育争议的地方,就隐含了相关的教育道理和值得研究的主题。这需要阅读教育史的人能够从大量的教育事件中发现、领会其中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纷争和诉讼。在这些不同的意见中,某个意见很可能成为研究的主题。

    教育学已经分化为多种学科,有一个学科永远是重要的,这就是教育史学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比较教育学。教育史是一个没完没了的研究领域,这导致教育史的著作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的版本。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完整地阅读中外教育史也不太可能,但中小学教师至少可以就某个主题试探性地考察中外教育史中的相关意见。严格地说,一个研究者在研究某个主题时,如果没有到中外教育史中寻找相关的研究和相关的意见,这个研究就是不完整的、残缺的研究。



[1] 参见张文质:《行为决定本质: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http://acad.cersp.com/kcjj/x_xw.htm.

posted on 2006-08-15 19:02 黄营 阅读(346)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