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1日

        新学年开始前,我们学校的校长换人了,这是十年中第三次更换。第一任校长是个男的,干了三年;第二任校长是个女的,干了七年;现在来的是第三个,也是个女校长。经验告诉我,校长的任期就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周期,校长的更换对于学校来说就是它的前一段历史已经关闭,新的历史要从头开始。

      新校长上任了,学校就要“地震”了。以第二任校长为例:

      首先,从原来工作过的学校调来了几个教师,来“协助”自己的工作。

      其次,更改了校风,校训。

      第三,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中对中层进行调换,对财务处人员进行了调换。

      第四,努力追求自己任期内的办学特色。

        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校长个人的品德修养,业务水平,管理能力等,或者说是个人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今后这所学校所走的道路。在中国当前学校的行政体制中,教师在学校发展的方向上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由于校长的频繁更换,导致学校发展规划的不连续性,使得学校教育成了一场拿捏在校长手中的游戏。

        教育是什么?学校是什么?教师是什么?这些问题我们真应该好好思考一下。
posted @ 2006-09-21 15:05 尚吉亮 阅读(34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06年9月20日

本来计划一天写一篇,实际做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先是准备公共英语四级考试,白天晚上自学英语,结果 9 9 日考完后,感觉非常糟糕,比我想的难了许多。不过我不会放弃的,明年再试。考完了英语,接着又准备硕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忙了几个晚上,总算做出了初稿,也不知导师那儿行不行。

刚刚开学两周,区里又要教学督导。当个教师为什么那么多事?整天被人家牵着鼻子走。我感觉白天一点也做不下来,今天上午给四个教师的计算机重装了操作系统,教导处又追在屁股后面督促督导的事情,德育处就整天喊着让准备科技节。领导真是好当,只动动嘴就行了。

这样一天下来,我只有一个感觉:空虚。


posted @ 2006-09-20 13:47 尚吉亮 阅读(1210) | 评论 (3)编辑 收藏

2006年9月1日

2006-9-1 第二篇:教师——不能承受之重

今天是学生开学的第一天,只要学生一开学,教师就像被上紧了发条的机器紧张的运转起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包括我)一踏进学校心理就紧张,紧张什么呢?一个 50 平方米的教室里有 80 个学生,看着就头痛,但是教师们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心中的宝,不论哪一个都得伺候好了。小学生又恰恰到处活蹦乱跳,当老师的总是最害怕学生出现安全问题,神经一刻也不能放松。

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每门功课都考 100 分,哪一个校长不希望自己的学校在考试排名中得第一,但我们总是睁着眼说瞎话:孩子的智力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吧,但是我们家长谁愿承认自己不聪明呢?就像有的人天生就出生在富翁的家中,学校的生源质量不一样吧,但是哪位校长来认真的考虑这一点呢?我们总是觉得教育是万能的,学生先天差一点我们后天可以赶上,要不然要你教师做什么?

教育被神化,教师被神化的后果就是当教师的一刻也不能闲着,总是害怕学生学不好;学生也一刻不能闲着,虽然可能在某一方面先天差一点,但是必须得考出一个好成绩,要不然家长和学校领导就会首先把责任归咎于教师,教师没有办法只能对学生“拔苗助长”,这是真正的“拔苗助长”!

现在不管是教育理论家还是教育实际管理者处处喊一切为了学生,可是谁来设身处地地为教师想一想?如果教师身心出了问题,学生能获得好的发展?

在中小学中很少会看见教师脸上带着笑容。


posted @ 2006-09-01 10:19 尚吉亮 阅读(233) | 评论 (1)编辑 收藏

2006年8月30日

2006-8-30 第一篇:教育信息化——动力在哪里?
我曾经看到一句话说“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很有道理的一句话,教育现代化肯定离不开教育的信息化,但是教育信息化有没有条件?条件是什么?

我们小学是一所各方面配备都很好的学校,建校时不只教师是当地最优秀的,硬件配备也是最好的,在 1997 年就“四机一幕”(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投影机、投影幕)进教室,在 2001 年实现教师每人一台计算机,每个教室里面一台计算机,并建成校园网。

           如果说这些设备也有生命的话,我在这 10 年中亲眼目它们出生与死亡的整个过程,可以说它们根本没有活出自己的意义。

        当某个教室里的电视不出图像时,电视天线的插头掉下来了教师都不知道检查一下。要不是最近学校接入了互联网,有不少教师的计算机布满了灰尘,一年中开不了几次机。上互联网后他们最感兴趣的是聊天与看电影,其次就是上级要求写材料时,上网去下一篇。迫不得已打个材料时,用一根手指头打字的教师大有人在。

      我时常在想为什么会这样?不会,为什么不学呢?我也是 10 年前中师毕业,我是自学掌握了计算机和有关的教学理论,但可能我是一个特例,因为我有一种对知识的敏感和求知的欲望,没有人让我去学,我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相反,因为学习我不仅自己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买书、买学习光盘,而且因为我学会了计算机而“遭殃”。因为我会而成了计算机教师,因为我是计算机教师,他们的计算机出了问题都来找我。设想一下,一个 100 人的学校,就你一个人“会”,他们都“不会”,任何一个小问题,都打电话找你,你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小尚,你有空吗?给我装一个五笔字型吧!”

            “尚老师,你快来看看,我怎么打不上中文?”

            “尚 ** ,我的 QQ 怎么登录不上了?”

            “尚老师,我的计算机不启动了,你给我重装系统吧!”

……

        我就像一个救火队员,这个地方的火还没有灭完,那个地方的又着起来了。

现在的问题不是他们不学,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要学呢?会不会这些与我教学有什么关系呢?不会这些我照样能成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再说哪有时间学啊,学校不拿出时间,我们回家还要做饭、看孩子(小学 90% 是女教师)。

        有人研究指出,学校这个组织有一定的封闭性,对于新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总会比社会上其它的部门慢一拍。我们学校的情况证实了个观点的正确性。学校做为传播知识的部门,对于新知识的掌握却比其它部门慢,我感到很难理解,但这却是事实。

           一方面有很多的学校办学基本经费都不够,在很多“现代化”的学校里却存在着巨大的浪费;另一方面这些有现代化设备的学校成了家长的“宠儿”,他们却并不知道这些东西一年中用不了几次,就是用了也不一定比不用好。

      很有意思的一个教育现象。

posted @ 2006-08-30 19:09 尚吉亮 阅读(20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2006年8月26日

       新学期开始了,这也是我教师工作第十一个年头的开始。我非常清楚小学教师生活年复一年都是差不多的,我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有一些教师就在这样波澜不惊的甚至有些平庸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变得麻木了。我是与众不同的,我既喜欢平静的教师生活,又不甘于麻木,心中总怀着作为教师那种责任与良知,十年来我从没停下对教师这种动物,对教学这种东西的思索,到今天我感觉有一些东西到了不吐不快的时候了。
      但是我并不想发什么牢骚,我是想用一种严肃的眼光去审视我们的教育,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研究。现在的科学研究讲求严密论证,这种方法用在教育研究上有时候会割裂教育的全貌,使复杂多变的教育变得抽象简单,所以“质的研究”越来越兴盛。我正是想借用“质的研究”方法,把我的实际教育生活展现出来,在展现的同时会接受我的审视,尽量挖掘想象背后一些实质的东西。
       这只是我的一些打算,能不能写成还要看我有没有这个毅力。我尽量吧。
posted @ 2006-08-26 12:03 尚吉亮 阅读(423)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