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jh

 
 

留言簿(1)

  • 给我留言
  • 查看公开留言
  • 查看私人留言

随笔分类

  • 个人发展规划(2) (rss)
  • 个人简介 (1) (rss)
  • 教学反思(8) (rss)
  • 教学图片(5) (rss)
  • 理论学习文章(5) (rss)
  • 论文(6) (rss)
  • 三年读书计划(1) (rss)
  • 优秀教案(3) (rss)

随笔档案

  • 2009年12月 (2)
  • 2008年6月 (4)

文章分类

  • 成长规划(1) (rss)
  • 教案(7) (rss)
  • 三我文章(5) (rss)

文章档案

  • 2009年12月 (1)
  • 2009年10月 (2)
  • 2009年3月 (2)
  • 2009年2月 (3)
  • 2009年1月 (1)
  • 2008年6月 (12)
  • 2007年11月 (1)
  • 2006年10月 (1)
  • 2006年6月 (5)

搜索

  •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 1. 合唱案例《竹山谣》(284)
  • 2. 论音乐教学中的美、情、趣(234)
  • 3. 图片1(165)
  • 4. 图片5(161)
  • 5. 爱心里孕育成长 (144)

评论排行榜

  • 1. 合唱案例《竹山谣》(0)
  • 2. 爱心里孕育成长 (0)
  • 3. 图片1(0)
  • 4. 图片5(0)
  • 5. 堆雪人(0)

Powered by: 博客园
模板提供:沪江博客
教师博客 | 首页 | 发新随笔 | 发新文章 | 联系 | 聚合 | 管理

2009年12月25日

论音乐教学中的美、情、趣
 

                                                                       论音乐教学中的美、情、趣

           音乐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美、情、趣。音乐教学中,教师除了讲授音乐知识和培养技能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分析、欣赏、表现音乐作品时要尽量揭其“美”,绘其“情”,掘其“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得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也得到发展。

             美,是音乐作品内在的艺术美。只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美的,美在什么地方,才有可能创造美。因此,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演唱、演奏等基本技能训练外,更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美、旋律美、歌词美的感受。通过揭示音乐作品的内在美,学生体会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内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表现力。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提高审美情趣。如在教唱歌曲《忆江南》时,我就是通过对歌词的理解、旋律的起伏来揭示作品内在美的。《忆江南》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品。教学中,通过歌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从“江”为中心下笔,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我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同时结合旋律的婉转起伏,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悠扬飘逸、深情吟唱、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和对江南水乡的无限留恋之情。这节音乐课,,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儿童歌曲中这些美丽的画面好多好多,如《我们的田野》那一望无垠的金色的稻田,《让我们荡起双桨》那船在水中游的摇曳、两岸美不胜收的美景,《牧歌》那“翠绿的草地上跑着白羊,羊群像珍珠撒在绿绒上”所表达的美丽、富饶的草原一派迷人的景色。。。。。。都是音乐中的美,我们要积极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去体会、去表现。
情,是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情感和音乐形象。音乐是通过声音塑造艺术形象,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人们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性,但常借助于想象力,演唱、演奏作品是再创造过程,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对作品有独到的见解,才能激起创作的冲动,才能产生创作灵感。因此,想象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音乐教学中教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对音乐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尽可能地进行分析、比喻、联想、描绘,才能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小鸟小鸟》中短促的节奏型、连贯的节奏型分别表现了小鸟不同的音乐形象。短促的节奏型表现了小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欢呼雀跃,这里宜用欢快活泼的心情来演唱。连贯的节奏型表现了小鸟展翅翱翔的音乐形象,这里要用连贯优美婉转的歌声来表现。结合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使学生身临其境,想象出此情此景。在歌曲的演唱中还让学生用律动来表达歌曲的情趣,我通过旋律中力度的变化与对比、副歌部分的“啦”的处理,增添了欢快热闹的气氛,使学生喜悦心情与轻松而欢快的音乐画面融为一体,唱出对大自然、小鸟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在唱歌教学中,如何运用自己的感情来演唱好一首歌,使之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是唱歌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正确运用已学的音乐知识与深刻理解挖掘歌词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处理歌曲的情感有一定的帮助。

趣,是情趣。在音乐教学中,发掘情调的趣味性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前提,学生如果没有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就学不好音乐。少年儿童对有趣味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东西最易接受。因而大多少年儿童音乐作品也是节奏明快、音乐形象鲜明、富有趣味性,我们要根据少年儿童心理和生理的要求,把音乐作品的情趣特色发掘出来并作适当的扩张,让学生在参与中充分地表现、创造。

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去独立思考,用自己的双眼去注意观察,用自己的双耳去欣赏辨别,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操作,从而获取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作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借用幻灯、录音、舞蹈、游戏、故事、律动等艺术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把内容、情绪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

《花蛤蟆》是流传于山东地区的歌曲,歌曲生动而形象,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与儿童的情趣。这首民歌的曲、词结合贴切、朗朗上口,“四度大跳”形象地表现了蛤蟆在蹦跳,运用大量的倚音唱法模仿蛤蟆的叫声,节奏型以短时值节奏为主,歌词的形象比喻等等构成了浓郁的山东地方色彩,富有明快、和谐、活泼的风格。通过多次听录音范唱,引起学生学唱的兴趣,帮助学生把握这首歌曲的风格。这首歌曲范唱十分生动有趣,特别是伴奏乐器非常形象地模仿了蛤蟆的叫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使他们由我要唱变成我要唱,大有不吐不快之感,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音乐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美、情、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优雅的氛围中发掘音乐中的美、情、趣,不知不觉地消化吸收音乐知识、培养能力、提高音乐素质。

 

posted @ 2009-12-25 14:32 野菊花 阅读(234)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堆雪人
 

         本节课是以唱歌为主线的新授课,为一课时。本课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旋律欢快而有动感,歌词生动形象,非常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圆脑袋,大肚皮,白胖的脸,笑嘻嘻”,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冲满生命活力。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的教学思路是从生活入手,以感受、体验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情境的教学中轻松愉快的学唱歌曲,并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造、评价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并运用想象、看图片、做雪人、画图画、来学习歌曲。

posted @ 2009-12-25 14:28 野菊花 阅读(119)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2008年6月25日

图片5
posted @ 2008-06-25 15:57 野菊花 阅读(161)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图片1
posted @ 2008-06-25 15:51 野菊花 阅读(165)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爱心里孕育成长

爱心里孕育成长

      新坝中心小学    叶菊华                      

  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到:“我们都在爱心里孕育成长。”是的,爱确实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爱就没有今天的社会。在众多的爱的种类中,师爱作为教师所特有的职业道德感,它与母爱、友爱等一般的爱相比,有不同的特性:师爱具有高度的责任性、彻底的无私性、明显的广泛性和突出的教育性。这种特殊的爱在教育工作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力量。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师生情感交融的气氛,首先就要正确地认识师爱和培养师爱。

教师的职业跟别的工作相比是辛劳的,音乐教师也是如此。它并不像别人认为的那么轻松,那么快乐。课务繁重,平行班级多同样的内容教了无数遍。显得很枯燥。但无论哪节课我都认真地上,在我心中没有副课、主课之分,当看到学生一脸的不在意,把音乐课堂当作休息的场所,或是当我在黑板上写下简谱“1(DOL)2(RE)3(MI)”学生在下面念1、2、3的时候,我就有点气恼,。但我立刻调整自己,继续认真上课,用我的行动让学生感到音乐课的乐趣,改变他们对音乐课的态度,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孩子们确实端正了思想,有的学生毕业多年了,仍念念不忘我对他们的辛勤培育。十多年中我教过无数学生,也培养了一批批艺术人才,当他们在舞台上完美地展现自己,当他们逐步走向成熟,我饱尝到成功的喜悦,一种辛勤付出后收获的幸福。冷程同学说:“没有叶老师的培育,就不会有我在音乐上的今天”。听到这句话,我心中的喜悦立刻漾成一个个美丽的音符。。

2004年下半年,我担任了一(3)班的班主任,作为一个非主课的老师来说做班主任工作比较难。印新毅同学小时侯患有脑瘫,腿脚不便,他在学校食堂吃饭,每次我都帮他盛饭、盛汤,并把凳子搬好给他坐,等把他安顿好后,才自己忙着打饭。他吃得很慢,看到周围同学都走了,他也着急着要走,我就安慰他:“吃饱了再走,老师陪你呢”。他就又慢慢地吃起来。有天中午,一进教室,一股难闻的臭味扑鼻而来,同学们都来报告:“老师,印新毅把大便弄身上了。” 印新毅无力地争辩道:“不是我。”但同学们都一口咬定是他。我走近他,发现并没有异味。后来我发现是另一位男生身上有臭味并教育他应该主动告诉老师,不能让其他同学受委屈。印新毅眼眶里噙着泪水看着我,理解和信任是多么重要啊!

   接下来的一件事让我更感到做班主任的责任是多么重大。中午吃过饭后,我和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同学们在看书或说话,只有邵宏羽静静地趴在桌上。我在她身边经过的时候,拍拍她的肩:“怎么了?”她一点反应都没有,我再次询问,她还是不做声。我轻轻地扶起她,她直愣愣的,手碰到我的头发,同学们都笑起来了,说:“邵宏羽胆子真大,还摸老师头发了。”我却笑不出来,我感到一种不详的感觉涌上心头。很快,他口吐白沫、嘴唇发黑、眼睛向上翻、身体往下瘫。至尽我都无法忘记她当时的样子。我把她抱起来就往外跑,刚跑了一点路我就没力气了,突然我感到她小便失禁了,这时她也渐渐苏醒了,我那颗担忧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在赵志霞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及时到医院给她治疗。也许是被惊吓了,过了很长时间,我的体力和情绪才恢复过来。从此,我更关注孩子们的健康,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得初中时学过一篇课文《我的老师》,文中写到:

    “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时候的女教师蔡云芝先生。……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打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时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

“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也许正是蔡云芝老师对作者充满了师爱,所以作者才亲近、热爱自己的教师。可见作者由爱师潜移默化为爱她教的语文学科,最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

    而对于另两位教师,一位是柴老师,“ 动辄就用教鞭打学生 ”,有一次打得作者头上长起两个大 “ 馒头 ”;另一位是宋老师,不尊重学生,上课发作业本时,像摔瓦片一样地砸学生。“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抄别人的作业,也从那时起,我认为数学是一门最没味道、最难的学科,以后这门功课一直最糟。”

  从这一正一反两方面的事例可以看出,师爱对学生会产生多么大的作用和影响啊!如果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学生就会亲近你,并且热爱你所教的学科,就会学好你所教的课;反之,就会厌恶你,厌恶你所教的课,当然也就不可能学好了。爱是儿童的基本心理要素,师爱在师生情感交融里起着主导性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孩子们在一个充满爱的、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吧!

posted @ 2008-06-25 15:34 野菊花 阅读(144) | 评论 (0) | 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