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3,  comments - 0,  trackbacks - 0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冲击,高校校园的围墙变得越来越矮,和社会的接触也越来越频繁。如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各种社会信息的诱惑,这种左右夹击的状况,对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按部就班的埋头苦干,以为只要抓好纪律、学习和考勤,就能作好班主任工作,这种观点已经不能成立。  新时期的班主任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思维活跃的青年人,高校班主任要想做好工作,必须树立新的管理意识。

    一、尊重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身心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特别渴望能得到别人,尤其是班主任的尊重和赏识,而这种尊重和赏识往往是他们进步的积极因素和强烈动力。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信任的微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因此,高校班主任在面对这些渴望自立、拥有自尊的大学生时,必须树立尊重意识,尤其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在工作中,班主任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注意因势利导,多肯定鼓励,少求全责备,尽可能给他们自我发展的机会和个性张扬的空间,千万不要用刺激性的语言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比如,对那些爱惹是非、老犯错误的学生,不要简单地将他们定义为差生,要尽可能地尊重他们,怀着信任、期待去关心、帮助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变化,也要毫不吝啬地加以肯定和鼓励,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可变的,能行的,绝对不是有的人所说的"不可救药"或"朽木不可雕"。所以,做为高校班主任要牢牢树立尊重意识,把学生看作是有独立主体、人格尊严的平等的人,鼓励他们积极干预教学和管理,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信赖和合作中充分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去体验喜悦感和成就感,去创造成长的价值和魅力。

    二、换位意识

    这种意识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反思的基础上的。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传统的师生关系一直维系在"师道尊严"的层面上,教师以权威的形象出现,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对教师的言论只能"惟命是从",几乎无商量的余地。传统的师生关系太多的条条框框,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严重影响着班主任的工作效果。现在的大学生,身体发育成熟,思维异常活跃,信息来源广泛,面对着他们,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就不能凭着自己的想象和经验任意评论,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模式进行反思。班主任在考虑和解决问题时,就要多理解学生的需要,体谅学生的困难,要学会和学生协商解决问题。换位意识能让班主任理解学生的思路,同时也能发现他们思维中的合理因素,换位是为了理解,而理解则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三、参与意识

    参与意识是前两种意识的自然延伸。高校中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其中包含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上一辈与下一辈的关系等等,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其核心部分还是要看这种关系是否体现了平等和民主,如果班主任树立了尊重意识和换位意识,我们就认为这种关系体现了平等和民主,那么,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无论是从沟通程度,还是从情感距离,都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此时的师生关系更接近于一种朋友关系。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就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以朋友的眼光探询学生的内心,学生也能敞开胸怀接受班主任的参与,不再是戒备和防范;同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班主任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教育的目的。平常那种面目乏味、教条枯燥的说教,学生很反感,而当它变成了平等参与、师生互动的形式,就如同"倾盆大雨"变成了"和风细雨",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班主任在工作中,树立了三种意识以后,就会带来工作方法上的改变。同时也要求高校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也要有所改变。

    第一,培养学生的自律性

    高校的学生都是19至22岁的成年人,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强,在社会意义上应当能独立承担社会责任。 在大学生中应当提倡成人教育。"自律"的管理方式就是要告诉学生,你是大学生,你是成年人了,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就必须对你的行为负责。比如,刚刚进入高校,很多学生还停留在中学阶段,完全依赖教师的灌输、练习和考试,依赖学校的监督,一旦发现,高校里教师管得很少,作业也没有以前的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比中学里多了很多。于是,有不少学生在迷惑之后选择了宿舍打牌、网吧聊天、神吹海聊和谈情说爱等等。这时,就要让学生知道,你必须放弃依赖,学会主动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因为你是成年人。同时这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在"自律"管理模式下,班级基本上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如何管好班级,学生有着自己的想法。班级建设得好不好,全在于学生的"自律",班主任这时就没必要事事亲力亲为,而是要主动退到幕后,加强对宏观的方向把握和对学生的幕后指导。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管理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二,对学生实行疏导策略

    现在刚入大学的学生,经常要学习《学生须知》,班主任也经常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宣读"大学生行为规范",但都不太受学生欢迎,效果也不理想。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富有朝气,崇尚自我,不惧权威,蔑视教条,班主任面对他们,只能采用"疏导"的方法,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才有可能达到引导的目的。 

    一方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我意识。 一个人进入青春期,其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且日渐强烈,此时的青年人,特别反感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无端干预和横加指责。要作好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必须了解这一点,否则,只会引起学生的抵抗情绪。比如,大专生谈恋爱的现象,班主任如果强调一味的"不准",那就和鲧的结局一样。这时,班主任只能采取"疏导"方法,私下里分头找当事人谈心,先肯定这种行为的正常和可以理解,然后才能和他们去分析什么是恋爱,什么是恋爱和好感的区别,如何把握恋爱和学习的关系等等。保护学生的自我意识,也就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没有了这个前提,班主任的工作很难开展。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因为社会阅历不足,因而是非美丑的辨别能力还有待提高,而这一时期又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的管理就特别重要。"疏导"方法可以让学生接受班主任的教育而不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为班主任的进一步思想工作打下了基础。比如,有不少男学生模仿一些社会青年,染了头发,还打了耳洞,衣服穿得十分另类。如果简单地用"不准"、用《学生须知》去约束他们,往往使学生更加我行我素,引以为荣,从而导致局面更加恶化。相反,如果不去正面干涉,而是在校园、在系部、在班级就这个话题开展一些讨论,或采取别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既提高了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又解决了问题。

    第三,高校班主任要做学生“朋友”

    新时期的挑战,每一个人都可以体会得到,不仅仅是学生。面对新生事物,面对新的思潮,教师和学生一样,都要有一个适应、学习的过程,因此,依据新时期的要求和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高校班主任的身份也要进行调整,从"教师"转为"朋友"。树立"教师"的形象,是为了建立权威、加强管理的需要;而面对已是成年人的大学生,树立"朋友"的形象,也是为了有效管理的需要。这种转变也有两点好处:

    1、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步入青春期的大专生,社会交往圈子越来越大,朋友越来越复杂,但他们的迷茫也越来越多。而他们却无处诉说,对父母,嫌父母年纪大,有代沟;对朋友,嫌朋友年纪轻,太肤浅。如果班主任能够有效地改变身份,成为他们的朋友,处处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接纳班主任,班主任就有可能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为班级的管理提供难得的信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深刻了解学生,才能在班主任工作中有的放矢,取得成效。

    2、利于学生更多了解教师。教师为了班级管理,要了解学生;而在学生眼里,教师高高在上,是正义和善良的化身,更别谈去了解教师。其实,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是大学生,青春年少,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他们很想知道,教师和他们一样年轻时,是如何学习的,如何走过这一段学生生涯的。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了解教师,让学生知道,教师在年轻时,也有过感情冲动,也犯过错误,通过教师的经历去教育学生,年轻时,一切行为都不是过错,重要的是如何去把握分寸,如何去改正过失,如何去吸取教训继续前行。我们可以些组织"师生面对面”主题班会,师生以朋友的方式进行交流,学生提了很多问题,学习的、人际交往的、择业的、感情的等等,学生认为收获很大,收益匪浅。

    在新时期如何作好班主任工作,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尤其对年轻的新班主任更是一种挑战。一切尚处于摸索阶段,还有更多的新的内容有待于我们去研讨和学习。

posted on 2008-08-02 21:51 龙逍遥 阅读(33)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所属分类: 班主任工作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2024年5月>
282930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留言簿(1)

随笔分类(3)

随笔档案(3)

文章分类(47)

文章档案(46)

IT

普通话测试

搜索

  •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