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必要与尴尬                             

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育贤实验学校初中部   廖秀筠

自“新课程标准”一出台,全国上下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课改”热潮,“素质教育”、“培养能力”等旗帜被鲜明地举起,语文教学改革更是全面、深入。其中,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恰好与传统教学的培养方向相吻合,故广大师生都不遗余力地进行探索研究,但在这热潮中,对“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与落实相对显得冷清多了。对此,本人略有感想。

 

一、             口语交际教学的必要

(一)是初中学生成长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

口语交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是人与人交流和沟通思想情感的基本手段,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的今天,口语交流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比读写更重要、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能习得人际交往规范,获得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临场应变、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和素养。而初中学生正处在语言感知和表达的最佳年龄段,为了增强学生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能力,学会与人文明和谐的交流沟通,初中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高语文素养的需要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里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包括: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而“读写听说”四种能力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口语交际不仅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而且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发现旦凡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该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较好,尤其见长于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反之,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其对应的语文综合能力相对呈弱势。此外,本人也发现当学生能用普通话表达其理解时,学生也能用准确的书面语言表达其见解。可见,对于非普通话地区的学生,更应重视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二、             口语交际教学的尴尬

(一)地域的尴尬

相对于北方的学生而言,广东的学生不善于表达,尤其在口语表达上,大多口齿木讷,不擅交流。究其原因,这与南方的文化底蕴、语言特色、地域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偏安于南方的广东在文化积淀上总显得单薄,且受港澳文化及“快餐文化”等的冲斥,广东似乎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母语——粤语方言,与普通话为规范用语的语言体系不论在发音上,还是在语法习惯上,存在着不少的差别,致使学生在采用普通话为口语交际规范用语的过程中,产生语言上的障碍;以及“务实”、“实用主义”的地域风格使广东的学生更偏向于学习的实效性。这些都会使学生对语文口语教学产生距离感,从而漠视、不配合、放弃口语交际的学习。

(二)课堂的尴尬

      语文能力考核的单一性(只限于笔试),导致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都是重书面语言而轻口头语言”――“重文轻语”。虽然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广大语文老师积极响应,口语交际教学曾一时搞得红红火火,但是这热闹景象仿佛昙花一现。受中考指挥棒的指挥,教师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都陷入了应试教育中,所谓的素质教育往往沦为掩人耳目的幌子。而且不少的教师认为学生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听说能力时时刻刻被训练加强着,从而认为口语交际不需要教。紧张的应试节奏、学生的淡漠、教师对口语交际的认识不充分与怠慢等因素,口语交际教学自然而然被弱化。我们尴尬地发现口语交际慢慢地变成了课堂的点缀,教学的附庸,沦为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切实培养学生的薄弱环节——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形象走向抽象,在参加不同情境的口语交际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学会学以致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增强自信心,为走向广阔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OO七年四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