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5428

中学研讨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式下,为了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出路,各地教研部门广泛地开展了以研讨课为中心的教研活动。这项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投身课改的积极性,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发现,多数研讨课存在很多问题,确实值得“研讨”,造假现象十分普遍且达到了公开化。笔者参加过各级各类的研讨课,课后我们有幸问一下上课的老师:你平时都这么上课吗?回答很自然,都这么上课不累死了吗?可见,研讨课的课堂和平时真实的课堂区别是很大的。这个问题发展到现在并且能按着这种模式“顺利”进行,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各级教研部门的深刻反思。
    中学研讨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呢?
    一、提问时问题不深刻,是非语气多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艺术性很强。往往思维活跃的学生愿意举手发言,但是,我们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提问时经常出现“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好不好”等是非语气,学生举手率竟高达100%,尤其是教师用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上课时最为严重。。这种现象说明教师事先有明确的“动作”。学生为了更好地配合老师,不得不这么做。
    二、表演时事先经过严格训练
    让学生表演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新的尝试。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表演才能。但是,我们在课堂上所看到的表演令观摩的老师产生很大的反感,基本上是学生事先背得滚瓜烂熟的东西,表演时既不害怕也不卡壳,根本不是即兴表演,一看就假。尽管如此,我们上课的老师还公开号召学生对他们“精彩的表演”给予热烈的掌声,对此做法,观摩的老师只能“心领神会”了。
    三、讨论时聚散匆匆,汇报时十分精彩
    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方式之一,讨论时一定要重实效。可是,我们看到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时,聚也匆匆,散也匆匆,只给几分钟时间,有的时间更短,直接就告诉学生讨论时间为一分钟。学生刚刚坐稳,没等说上几句话,就各回其位了。然后就是学生“精彩”的汇报,汇报的结果分毫不差。我们不禁要问,短短的一分钟能讨论出什么呢?这不是明显地逢场作戏吗?这种讨论有什么价值呢?简直是在自欺欺人。
    四、探究时急于出结果
    科学探究是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突破口。为此,上课的教师都非常重视并且大胆实践,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们发现,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存在着教师硬性布置任务的现象。而且教师在时间上采用“一刀切”的做法。一般都是由教师给出探究方案,学生只是简单地去验证。当学生设计出独特的方案时,教师不能给以鼓励并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师只对探究出的结果感兴趣,很少关注学生在探究时的各种表现和思维过程。这显然与真实的探究活动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是一种只停留在表面上的“探究”。
    五、总结时总是以归纳知识为主,模式单一
    课堂总结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理清思路、抓住重点、掌握规律。教师可以精益求精地总结,业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但是,教师在让学生总结时,总是以“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等口气示意学生归纳,而学生在归纳时,始终走不出归纳“知识”的圈子,学生总是说,我学到了什么什么的,对方法的归纳和情感方面的感受基本上是空白。即使是对知识的归纳也不是今天学到的,而是在昨天就已经“领教”过了,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研讨课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诸多问题呢?
    首先,教师的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转变教学观和学生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虽然课堂上动起来了,热热闹闹,但动的实质和目的远未达到。也就是说,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教为中心,学生仍然围绕教师转,师生间缺乏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分享、相互促进的教学关系。
    其次,教师平时对课堂教学不善研究,惰性强。教师缺乏进取意识和改革意识,安于现状,一但有机会让他们上研讨课时才开始意识到车到山前了,才开始进入研究状态。正因为平时没能很好地这么做,所以上研讨课时要长时间地准备,课堂上很多“假”的现象显露出来也应在“情理之中”了。
    第三,教师放不下架子,虚荣心较强。一节研讨课,有很多教师在听课,由此认为这正是展示自己的好机会,千万别在众人面前丢面子,演砸了。在这种心态下,可能课堂上不自觉地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自己身上。所以就会出现“模特式”的表演。给上课的学生和观摩的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教研部门评课时存在问题。认为表面上热热闹闹的课就是好课,并要求大家互相学习。这种带有偏见的个人观点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效应和连锁反应。所以,大多数教师都会以此为标准,结果导致了弄虚作假的现象。
    研讨课出现的上述问题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有哪些影响呢?
    第一,它有损于教师的形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如果在塑造灵魂的工程中造假,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到污染,这种污染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有害的。
    第二,它助长了教师的惰性。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教师必须对教材、教法、学法经常深入地进行研究。如果研讨课总是这么上,并且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则势必助长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惰性。长此以往,教师就不去研究,也发现不了问题,课堂教学就成为无源之水,失去生机和活力,在某种程度上使“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会纸上谈兵。
    第三,它误导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既教书又育人。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如何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学会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而研讨课上的种种假象表明,它没有发生真正意义的教学活动,课堂上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基本上是流于形式。长期这样搞,不仅造成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而且还容易滋生研讨课中的“腐败”现象。
    那么,中学的研讨课怎样才能求真务实呢?
   
第一,不要让教师长时间地准备。要按照正常的进度进行教学,最好不要用讲过的课搞研讨课。教研部门让教师知道上课的时间以一周为宜,不能提前很长时间通知上课的教师,防止上课的教师反复演练,从时间上切断教师造假的渠道。
    第二,不要用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上课。研讨课选哪班学生上课也很重要。有的老师不但选自己教的班的学生,而且还要选基础最好的一个班上课。我认为这样做弊大于利。因为自己的学生老师非常熟悉,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更是了如指掌,知道老师上课时最需要他们做什么,无形中教师就有了一种优势。如果借学生上课,可能就没有这些特殊的“因素”,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公平的。这可以从源头上抑制造假现象的发生。
    第三,教研部门不要精心指导。研讨课应该突出研究和探讨的风气。所以要求教师所上的课必须真、实和新,不能有任何虚假的成分。这最能看出教师的基本功和钻研业务的能力。如果教研部门总是不放心,多次指导,可能这堂课问题就不多了。那么,参加观摩的教师还研讨什么问题呢?所以,最好还是暴露一些问题为好。有问题才能研讨,才有动力和目标,这样对上课的老师和观摩的老师都是一种促进,使不同的教师都有不同的收获。
    第四,教研部门要在评课的方法上转变观念。什么样的研讨课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什么样的研讨课是值得反思和改进的,教研员必须进行理性的判断。不能认为课堂上热热闹闹的课就是好课。好课的标准就是真实可信,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的,是否使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全面的体现,学生的情感是否得到全面的升华,并让学生一生受益。因此,教研员的评价很重要。在指出优点的同时,一定要找出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今后改进意见。不能总是以唱赞歌为主,因为它涉及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必须在评价方法上更新观念,从而使研讨课这项有意义和价值的活动能够健康有序地开展。
    总之,研讨课对于推动各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研讨课还是要搞的。不过不管是哪一级别的研讨课,我们都必须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开展这项活动,在研讨课活动中也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切实扭转当前中学研讨课的虚假局面,以还课堂教学的真实面目。

posted on 2010-11-30 15:44 朱虹 阅读(120)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所属分类: 它山之石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My Links

Blog Stats

留言簿

随笔分类(59)

随笔档案(58)

搜索

积分与排名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