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14  评论-28  文章-49  trackbacks-0

碑一

首先我给大家朗诵这首《秋风歌》: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归,恨难得兮仰天背。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晋惠帝永宁元年。因政治腐败,天下大乱,张翰遂以秋风起,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为借口,从洛阳辞官返乡,游钓于南湖。后人遂以思念家乡和故土之情为“莼鲈之思”。历代名流为其挥毫的诗篇不可胜数,唐代欧阳修曾写下这样的诗:“清词不逊江东名,怆楚归隐言难明。思乡忽从秋风起,白蚬莼菜脍鲈羹。” 张翰就是历代名人咏吴江碑廊一皇三相中的晋代丞相。他是文学家,也是书法家。《晋书》中写他“有清才,善属文而放纵不拘。”他的文笔流利,语言平畅。李白说:“张翰黄金句,风流五百年。”这幅行楷作品是由著名书法家孙轶青所写。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文物局局长。他擅长行书,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国际书法大展。

无数人因为张翰的怀乡之胃爱上了鲈鱼。相信您阅过此诗也一定会记得鲈鱼,记得吴江,记得吴江中学!

 

碑二

这块碑是桃花坞木刻年画大师王祖德先生的作品,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唐代贺知章的《松江夜泊》:

吴台越峤两分岸,万万樯乌簇夜云。吟尽长江一天月,更无人似谢将军。

贺知章的绝句淡而有味,时出巧思。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宁静平和的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诗最后一句用典,这样的平和安静,绝不会有人因为边境问题像晋代的谢安、谢玄将军一样越过淝水,冲锋陷阵。

 

碑三

这块碑是浪漫主义李白的《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霓裳不湿雨,特异阳台神.足下远游履,清波生素尘.倦寻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有些资料将“清波”作“凌波”,但不管怎样诗仙的妙笔,将女道士超凡脱俗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所反映出的仙风道骨也正体现了李白对道教的崇尚。

本碑作者王锡麟先生,擅古典人物,对吴门画派唐寅画风有深研。他的作品秀逸清新、格趣高古、工写皆精,这幅作品正体现了他这些特点,可谓精品。

 

碑四

这块碑是于曙光老先生的行草书白居易的《松江亭携乐观渔宴集》:

震泽平芜岸,凇江落叶波.在官常梦想,为客始经过.水面排罾网,船头簇绮罗.朝盘脍红鲤,夜烛舞青娥.雁断知风急,潮平见月多.繁丝与促管,不解和渔歌.

香山居士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平易的文字间流露出他屡遭贬谪后希望像陶渊明成为隐逸诗人的志向。“繁丝与促管,不解和渔歌”不正贴合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久居樊笼里,复得反返自然”的意境。

于曙光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主任(副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副秘书长、北京古琴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碑五

这一块碑刻的是唐代杜牧的<<吴松江>>。诗的原文如下:~~~

本诗作者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属县)人。晚唐诗人。著有《樊川文集》。他喜欢兵法,注释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扬跌宕。艺术上最有特色的是写景抒情的七绝,咏史诗《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颇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意义深婉,风格飘逸。

由于国热已如江河日下,故这些诗常流露感伤情调。本诗描写了作者在夜深人静的候馆,想起楼高人远,仰望河汉秋凉,有寂寞凄清之感。末两句劝文园诗友要多想想民间疾苦,不要再沉醉在笙歌之中。

本碑书法由著名书画家、党外民主人士谢孝思先生主笔。谢孝思先生别名仲谋,1905年农历八月廿七日生于贵阳。上世纪30年代,任贵阳市达德学校校长,与著名爱国人士黄齐生先生一起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随社会教育学院迁居苏州。 解放后,为苏州园林及古城保护等建言奔走,不遗余力。历任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政协副主席、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州市文联副主席等职,现任民进苏州市委名誉主委、苏州市文联名誉主席。

碑六

我来为大家念一下碑六的原文:~~~~~~~~~

陆龟蒙,字鲁望。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唐代文学家

陆龟蒙有钓鱼、饮茶、作诗的嗜好,他对各种渔具和茶具都有了解,并为之写诗歌咏。他写过《茶书》一篇,是继《茶经》、《茶诀》之后又一本茶叶专著。可惜《茶诀》和《茶书》均已失传。唯有陆羽的《茶经》3卷传世。 尽管陆龟蒙的《茶书》已失传,然而他所作的《和茶具十詠》却保留了下来,“十詠”包括茶坞、茶人、茶笱、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等10项

本碑篆书作者仲贞子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擅诗、书、画、印,取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解放后长期从事中学、师范院校文学艺术教育工作。担任省书协理事20年,。现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西冷印社社员。中国书协、诗协、楹协、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南通市书协、诗协名誉主席。其作品还刊刻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黄河碑林”、“翰园碑林”、“新四军纪念馆”,还为“南通中日友好纪念碑”、“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  “红军进军新疆纪念碑”等70多处书碑。

诗中的震泽就是太湖的古称。

滔滔太湖,但见流水后浪推前浪,汹涌又澎湃,远望灵岩山馆娃宫在青山碧树中。这里曾是范蠡伴西施同游五湖之处,而今又有谁去寻觅他们的踪迹呢?只见沉沉湖水如烟,诗人不禁感到怅惘。

灵岩山是我国佛教净土宗教道场之一。灵岩山本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馆娃宫旧址,也是越王献西施的地方。

 

碑七

碑七〈〈吴江〉〉是 北宋龙图阁直学士丞相 陈尧佐所作。诗中说“扁舟系岸不忍去”是因为留恋“秋风斜日鲈鱼乡”。 其思乡之情可见一斑。宋熙宁年间,吴江知县林肇筑“鲈乡亭”以志鲈乡其地。

现在看来,吴江让人留恋的恐怕已不仅仅是鲈鱼,更有吴江人的那种锐意进取魅力和务实创新精神。

吴江别名“ 鲈乡”即由此诗而来。

本碑草书作者曹寿槐1931年生, 又名曹安,出生在安徽省广德县。中国文联书画中心书法家,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教授,吴昌硕书画会副会长。

    诗中菰为草本植物,生在浅水,嫩茎可做菜,称为茭白。蒲即香蒲草,水生,秋叶可织席或做蒲包。

 

碑八

本碑所刻为宋代姚铉的《吴江》。作者姚铉字宝台,合肥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漕司。

诗中描绘一个无与伦比的奇胜之地吴江。八月的吴江令人神往。这里有波光粼粼的太湖,洞庭山倒影如墨。芦花深处,是一个热闹的鱼市;岸边的橘子熟了,香风阵阵。带着这闲适的心情环顾四周,则看见远处的云霞正依偎着这层层的高楼。

本碑作者崔护,1924年生,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碑九

这块碑上是这样写的“春后银鱼霜下鲈,远人曾到合思吴。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落日未昏闻市散,清天都净见山孤。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合太湖。”

这首诗的第一句写到了吴江的特产——银鱼和鲈鱼。是啊!吴江有着丰富的物产,这也正是吴江之所以被如此众多的诗人所吟颂的原因。而这首诗中还写到了位于吴江中学旁的垂虹桥,垂虹桥是吴江八大景之一,垂虹桥也因为这首诗而得名垂虹。

诗人张先是北宋词人,他因在诗中三次用到影而被称作“张三影”。

碑上的字是楷书,楷书是一种非常规范的字体,给人以一种亲新的感觉,使人陶醉其中,感受到书法所带给我们的美。

楷书有着独特的神韵,而草书也有着它的特色,下面这块碑上的字体就是草书,我们一起来欣赏。

 

碑十

草书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发展过程中它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的功能已经减弱,而逐渐发成为一种艺术,给人带来以美的享受。

这首由与梅晓臣齐名的北宋诗人苏舜钦所作的《松江长桥未明观鱼》,气势恢弘。尾联“吾实宦游无况者,拟来随尔带ling xing。”表达了作者希望归隐在太湖边,尽情享受吴江的丰富物产的感情。这一句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吴江物产之盛。

是的,面对这样一片富饶的土地,谁不想尽情享受呢?谁能不流连忘返呢?

这首诗充分地赞扬了吴江这块沃土。

这首诗写了乐趣横生的江南生活,而下一首诗所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更为开阔的意境。

 

碑十一

这首诗中最开阔的一句是“地留孤屿小,天入五湖深。”写了太湖边的景色。水天相接,无限地延伸,使人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豪放的情怀。

诗人也许正是要借这一联诗来表达自己的宽广胸襟。

作者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写绝句,七绝尤佳。

这块碑上的字体是隶书,隶书是楷书的原形,所以它与楷书有着相同的地方。它的特点是横画长而竖画短,字呈扁平的样子。

与碑十上的草书不同,碑十二上的草书有着它独特的一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碑十二

这首诗中最优美的一句是“船从碧玉壶中过,人在青铜镜里行。”这句用了一个比喻把湖水的清澈描写得惟妙惟肖,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匠心独运。也让人感受到了吴江的美好。

诗人徐九思是宋代的大家。

碑上的草书,给人以一种舞蹈的感觉,亲新美丽。

 

碑十三

《鲈乡亭》
这是宋代林肇所写的《鲈乡亭》,林肇取“鲈乡”两字名亭,从此,鲈乡便成为吴江的别称,鲈乡亭也就成了一大胜迹。作者被这里的“脍鲈”以及“满前野景烟波阔”的美景所吸引。想学西晋的东曹(张翰)归故里隐居。鲈乡亭建成后,他便辞官归里。


碑十四

《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
   这位是范蠡,范蠡偕西施泛舟隐于太湖,西施以色艺媚惑吴王,使越国灭吴,有功于越国,最后功成身退,远离政界,摆脱俗世的捆扰。作者认为范蠡就是这样一位贤士。
这位是陆龟蒙(右),他隐居水乡,种田养鸭,虽身无分文,怡然自得。据说他养的鸭子能说话,使王孙公子不敢在乡里横行,值得人钦佩。
这位是张翰(右下),作者认为他有先见之明,借秋风起思念家乡鲈鱼,辞官返里,得免杀身之祸。作者以为他即使不能早预见祸机,光是爱食鲈鱼而辞官返里,也是一件美事。


碑十五

《与》

“松江浩无旁,垂虹跨其上。”太湖浩瀚无旁,广阔无边,漫漫无际把多变的太湖诸山连接在一起,垂虹桥横卧江上,水势滔滔,宛如长龙卧波。“烟中渔唱起,鸟外征帆扬”渔人于烟波中唱起歌曲,天空飞鸟之外有帆船往来。诗人最后说“独留三百缸,聊用沃轩旷”——我已准备好酒三百缸来款待苏轼。本诗想象丰富,辞藻美丽,笔调雄健。

  这块碑上的字体是小篆,其字型优美,笔划复杂,形式奇古,可以随意添加曲折。

 

碑十六《吴》

 “断云一片洞亭帆,玉破鲈鱼霜破柑。好作新诗继霜苎,垂虹秋色满东南。”这是宋代米芾所著的《吴江垂虹亭作》。首句为我们展现了碧空万里,白云徐行,远望太湖,孤帆一片的景象。又是秋霜季节,吴江的鲈鱼洁白肥美,洞亭山东的柑桔又是金黄欲破。垂虹亭秋色如此多娇,怎能不勾起作者对吴江的赞美。这块碑上的字体是草书,草书是最具审判价值的书法,其运笔豪放自由,字形变化万端,气势一泄千里。与这首诗所表达的豪放之情一脉相承。

 

碑十七

碑文 略

这首《吴江》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北宋末年著名抗金将领李纲,李纲曾官居相位,但在职仅七十天,即被主和派所排斥。当时是作者第二次来到吴江,来到这里作者看到夕阳西下,暮色降临,一派美景,便忍不住把船系岸边停了下来,在危桥高阁、斜阳澄波下,吃着鲜美的鲈鱼,独自一人饮着酒。但是作者真的有这样的心情吗?没有。他联想到自己不平的遭遇心中甚是不平,想到了离别亲人,心中就有那么一丝的哀怨。像首联的一句中“日脚沉”三字写的就别有一番风味,它不仅仅是写出了当时的时间,更多是写出作者仕途不畅的悲哀,他多想像屈原那样能尽忠报国,但造化弄人啊!

 

碑十八

碑文 略

这首《题吴江近村远村二首》给我们所展现的是我们吴江浓厚的乡村气息,在这里我们看不到战争,看不到硝烟,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片宁静,一片安逸。作者刘子hui,南宋学者,文学家,是著名大诗人朱熹的老师。在整首诗中语言风格平易朴实,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让读者感受到这里人民的淳朴敦厚。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这样的民风,业已见得吴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宝地了!此碑的行草颇具风格,一种飘逸洒脱之感,让人联想到农村晌午时分的炊烟袅袅!

 

碑十九

碑文(略)

梅堰是我们吴江的一个小镇,它灵动秀气,所以让一代大诗人陆游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一篇佳作——《过梅堰》。这首诗是写于在一个春季的雨天,烟雨蒙蒙,作者路经我们吴江梅堰,看到江南的那种风情,江南的儿女在忙碌着置办着酒肴,就感觉到自己好象当年在四川的生活一样,非常悠闲,还写了梅堰的小吃盘龙饼,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这块碑文的书法作者是著名的百岁老人袁晓圆女士,她是我国第一位女税务官,女外交官,其书法精妙绝伦,让人叹为观止。

 

碑二十

碑文(略)

其实,在整个历代名人咏吴江碑廊上,除了先前大诗人陆游的《过梅堰》之外,还有我们苏州诗人范成大的一首《过平望》。平望是吴江的八大镇之一,位于吴江市中心,地处交通要道。范成大是我国的南宋四大家之一,曾经做过官,晚年退居故乡石湖。本诗写于诗人在黄昏时分,坐船经过吴江平望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整首诗诗中有景,景中有情,更夹杂着丝丝离别的哀怨,与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有异曲同工之妙。此诗所写了水柳、水草、浮萍、野寺、鸳鸯等景物,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离别的场所,让人不得不有感而发,也让人多么渴望能像诗中的鸳鸯与人永不分离!

 

碑二十一

过垂虹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姜夔( 1155 -1221 ?)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来。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

诗歌大意:诗人离开苏州向南行船的水路上,写的是水山个行船。一路上吹吹唱唱,一曲唱完,已经穿过了松陵垂虹桥。图上背景便是吴江八景之一的垂虹桥。诗歌语言平易朴实,凝神自由,给人以新鲜流利自然的感觉,在风格表现手法上也有创新。

 

碑二十二

庞山湖 [ ] 桓燮帖木尔

湖波渺渺镜光寒,
湖上游人得胜观。
一片霞铺红叶渡,
数团雪堕白鸥滩。
再登古宇探龙穴,
漫汲灵泉煮凤团。
闻说鲈鱼何处是?
明朝犹钓弄渔竿。

对于诗人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所以非常抱歉不能向大家详细介绍。

诗歌大意:本诗主要写出了庞山湖的美丽米人的绝胜之景和诗人的闲适清悠的心情 . 这里水光潋滟 , 烟波浩淼 , 一片云霞正铺在红叶渡头 , 白鸥滩上芦花飞舞 . 登上古寺去探寻龙穴 , 汲上灵泉煮上凤团茶 . 这里是鲈鱼之乡 , 明天应带个钓竿来 , 真是妙不可言 .

我个人认为本诗最为出彩的地方为颔联 , 一霞一红一雪一白四个字突出了诗人炼字之公力 , 且色彩反差强烈 , 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 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 亦让读者 虽无缘得见此胜景 , 亦有缘诵读此佳作 之意 .

 

碑二十三

荡舟武陵溪 , 朝出伍子浦 .

还过西陆家 , 仙童启岩户 .

作者简介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诸暨(今属浙江)人,元代著名书法家。为人倔强,诗文奇诡。元代文学家。书法取法汉晋,揉章草笔法于行草中,形成了与风靡元代的赵孟頫书法迥异的奇诡清劲的面貌,颇受明代人推崇。吴宽称他书法“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爿斤,例载而归。”李东阳说,“铁崖不以书名,而矫杰横发,称其为人。”传世作品有《张氏通波阡表》、《行书真镜厂募缘疏》、《周上卿墓志》、《城南唱和诗》等。

诗歌大意:

这首诗写了分湖一天的游程:开首两句写早晨从北庐墟乘船,小舟无所适从地摇动双桨.朝霞连浦,水鸟不喧,环境宁静.诗人游览水清山绿的分湖,向东南角的伍子浦驶去.中间十句写诗人看见西边隐者陆逊的家,超出凡庸的孩童正在开启隐者处所的门户.

 

碑二十四

左带吴凇右五湖,人家笑语隔菰浦.

风涛不动鱼龙国,烟雨翻成水墨图.

越客卧吹船上笛,吴姬多倚水边垆.

鉴湖道士如召隐,一曲他年得赐无?

萨都剌( 1305~约1355) 中国元代诗人,画家。字天锡,号直斋。泰定四年进士.精通汉语,诗词颇出色.晚您曾游历山水,其诗多写自然景物,流丽清婉.亦善词曲,著有《雁门集》.

诗歌大意:

    平望地当要冲,人民安居乐业.风涛撼不动水乡泽国,谚语边成了一幅水墨画.越客在船上吹笛,吴姬在水边卖酒.作者赞美水乡,有归隐之意.本诗流利清婉.

 

碑二十五

  《松陵八景》

太湖三万六千顷,总付雪滩垂钓翁.

林屋参差红日下,洞庭缥缈白云中.

泉喷甘雨龙神庙,声吼蒲老塔寺钟.

回首简村凝望久,不知明月挂垂虹.

 您现在所看到的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陶振所写.诗人通过对松陵八景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浩瀚水势,飞鸟青山.好似人间仙境.其中的两景华严塔和垂虹桥经过整修,在我们学校附近.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参观一下.

这块碑的行书书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沈玉山先生所写.

 

碑二十六

《松陵晚泊,》

晚泊松陵系短蓬,埠头灯火集船丛.

人行烟霭垂虹上,月出蒹葭涌水中.

自古三江多禹迹,长涛五夜起秋风..

鲈鱼味老春醪贱,放箸金盘不觉空.

这副字画的作者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晓飞.诗人唐伯虎,明四家之一.诗中描绘了松陵船埠的晚景.当时茶馆酒肆,杯盘狼藉.作者写桥上行人,水中月出,怀想起三江古迹.

 

碑二十七

《东漾划船》

艾虎朱符士女喧,争看嘉会斗龙船

彩标风卷寒滔雪,紫谏花飞野渡烟.

螭尾搅开波底月,虬须划破水中天.

分符解粽年年事,湘水茫茫愁黯然.

本诗描绘的是端午节在东白漾划龙舟.实则是诗人卜梦熊对屈原那种不忘人民苦难,热爱故国故土的精神,表达了诗人的敬仰,悼念之情.

 

碑二十八

《舟行四首》

轻云澹澹水悠悠

野鹭沙鸥浴蓼洲.

杨柳烟斜临古渡,

小桥深处一渔舟.

这是明代才女叶小鸾的一首七绝,舟行在江南水乡,两岸风光,宛如一副副图画,有渡口杨柳烟斜,有江上帆影重重,您看,在轻描淡写中就写出了自然情趣.

这块碑的草书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周志刚先生所写.

 

碑二十九

操写这块碑的是由河南省巩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永茂教授,作者为清朝朱鹤龄,诗题为《咏菜花》。

“黄云一望陌阡连,偏称村翁贳酒眠。

色粲金绳谁布地,光连莺羽欲浮天。

低风锦合千重障,炙日香浓百和烟。

更羡麦畦青界道,野花分缀亦嫣然。”

作者写了油菜花,金黄一片,看得人如同喝醉了酒。柔风一吹,一层一层菜花如同千重锦缎,阳光下花香像烟雾一般弥漫开来。旁边青青的麦地与金黄的菜地界限分明,更有野花点缀,姹紫嫣然。

 

碑三十

操写和描绘这块碑的是由北京中山书画社理事王雪蕉教授,诗题为《菘四岁时先君华国先生授徒黎川之撒网港王氏光景如昨感赋》,诗人为清朝徐菘。

“黎里人家尽水乡,谁家聚族此推王。

  农夫岁苦低田侵,渔子时探赤鲤长。

场上积薪高过屋,港边晒网半沿墙。

趋庭设绛寻常事,却怪孩提尚未忘。”

作者回忆孩提时去外婆家(王氏)见到的黎里镇的景象。黎里是典型的江南小镇,水乡特色尤甚,王氏家族是个大家族。这里因为地势很低,农夫们常常苦于农田被淹。因为是水乡,也常常看到渔人们逮到肥美的红鲤鱼。家家门前的稻谷上堆着比屋顶还高的柴垛,半墙上都晒着鱼网。

 

 

碑三十一

这块碑是由上海闵行书画院院长吴颐人教授用隶书所操写。诗题为《登快风阁》,诗人为清朝的潘柽章,他是明清之际吴江平望人。

“十年壁上题诗处,乱后重登眼忽明。

 画槛遥疑飞懈雨,平湖谁信冠山名。

 诸田半向鸥天占,鲈脍偏教渔市争。

 回首夕阳城郭近,片帆从此访蓬瀛。”

庞山湖?庞山湖没有山,何以冠以“山”字?作者带着这个疑问,十年后重登庞山湖边的快风阁,更觉风景优美,这里有诸田鸥鸟,这里有市上争购的鲈鱼。夕阳下,吴江县城犹如蓬莱仙岛。

 

碑三十二

这块碑是由国家一级美术师何继笃教授所操写,诗题为《重九前一日同顾有孝登华严寺药师阁》,作者为一名清代的叫徐白的诗人。

“每愁九日逢风雨,乘兴来寻胜地偏。

  金阁远开秋水上,江城回望白云边。

兼葭极浦浮苍霭,橘柚千村入暮烟。

岁岁自怜长作客,茱萸衰鬓插应先。”

九九重阳那天,乘兴在松陵镇西南偏僻的地方寻觅名胜古迹。只见华严寺的药师阁远远地立在秋水之上。登上药师阁回望江城,远在白云边上,水穷尽处兼葭苍苍,橘树柚树在暮色中如烟似雾。常年客居他乡,在重阳节这天,是不会忘记在自己斑白的头发上插上茱萸的。

 

碑三十三

是一幅画,画中长桥流水,远山近树,垂柳亭亭,人家处处。在一个静谧的早晨,作者乘船即将离开姑苏。这幅画的内容是清朝朱彝尊《洞仙歌·吴江晓发》中的情景。诗中说过垂虹亭畔,语鸭桥边,篱根绽、点点牵牛花吐。一路有淡月柔水,篱边花发,楼头残灯,枕上吴歌,别有清幽情趣。作者字锡畅,号竹诧,浙江秀水人,清初学者和诗人。笔力雄厚,风格淳朴,好词,为浙西词派创始人。本画作者吴石渔,原江苏省苏州国画院画师。

 

碑三十四

此碑作者是碑廊中一帝三相中的皇帝清康熙帝玄烨。此诗为康熙二十八年南巡经吴江所题。康熙心系百姓生活,看到江南风调雨顺,政通人和的时代风景,怡然快慰的心情跃然纸上。本篇楷书作者董文,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理事,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阳市师范学院教授。

 

碑三十五

此碑所写为清朝厉鹗《好事近·吴江月夜》夹岸响青芦,瑟瑟吴波摇碧。天借一帆风势,看垂虹秋色。  满船明月照无眠,今夕是何夕?应被素娥笑我,太疏狂踪迹。厉鹗字太鸿,号樊谢,浙江钱塘人,屡试未中进士,后以教书终生,浙西词派重要成员。其诗清峭疏狂,散漫不羁,精妍奇巧,刻意求工。本词上片写垂虹秋色,下片写垂虹秋夜,月夜交相辉映。作者萍踪掠影,浪迹江湖,寄请山水,自在逍遥。这篇书法字体为石鼓体。作者徐圆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碑三十六

作者郭酃,字祥伯,号频伽,因天生右眉全白,故称郭白眉,吴江芦墟人,少既有神童之称,文采照耀江淮间。醉后画竹石,别有天趣。本词写在一个月白风轻的傍晚,词中有        “月子弯弯,话开缓缓,一般情思。算笛家不是,渔家不是,问莫是,刘三妹?  其间有白葛单衣,蒲葵小扇,有呕哑柔橹,新凉天气。写了江南水乡恬静闲适和淳朴的民风。此篇行书的作者为张剑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荷泽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碑三十七

《菩萨蛮·水红菱》——  一绳界破烟痕瘦,吴娃荡桨来溪口,愁煞镜奁花,秋风又奈他。谁家卷帘处,雪碗供消暑。纤手褪红裳,风情话嫩凉。

作者是柳以蕃,字价人,吴江芦墟人。词中的“吴娃”当然是指吴地的女孩子,并且是漂亮的女孩子,因为下面写到了“愁煞镜奁花”——姑娘漂亮得连任何修饰都不需要了。“谁家卷帘处,雪碗供消暑”描绘的是河畔人家的姑娘坐在自家门口,用雪白的玩盛着(用于消暑的)红菱。最后两句就详细地写了那双又白又细的手剥红菱的美景,并猜测那喃喃细语是在赞美红菱的鲜嫩呢。

 

碑三十八

《踏沙行·春日上汾堤》——作者叶楚伧是著名的南社诗人,政治活动家。他忧国忧民,积极响应号召,从事革命活动,才华横溢的他,堪称“南社巨子”。

词的上阕是一幅杨柳依依、湖水澄澈、波光粼粼的风景画。如醉的风景,让人想到了湖面上白云下一片归舟可曾认得,还有那雕栏石砌现在是否还在?下阕主要是作者寻梦,寻找当年的汾湖才女叶小鸾的午梦堂和蘼鞠墓,可这些现在都沉睡在蔓蔓的春草丛中。整首词弥漫着感伤。

 

 

 

碑三十九

《罗星洲题壁》——柳亚子当年正主持国民党江苏省党部及吴江县党部,在同里罗星洲集会。在蒹葭秋色中作者突然想起张船山的诗句,追念抗清女英雄王塞昭,革命思潮油然欣起。

柳亚子是现代著名爱国诗人,同盟会会员,南社创始人之一,是辛亥革命中众所周知的风云人物。他的诗词都透露着反对旧统治,歌颂新社会的爱国精神。

 

碑四十

《分湖游两首题晓风残月之舫兼赠亚子》—— 1920 年,作者陈去病与柳亚子、范烟桥等八人到芦墟参加柳亚子堂弟的婚礼,他们决定寻访杨维贞的故事,于是冒雨登“晓风残月”之舫游汾湖。

陈去病写到“高冠长剑罗群彦,桂棹兰桨发浩讴”,几位英豪聚在船上,任其展开歌喉,荒祠古渡让人几番留恋。用“白云苍狗君休问”发出对人间世事变化无常,还是不要过问的好的感叹。他同样也是近代诗人,其诗多为悲愤国事之作。与柳亚子、高天梅创办南社,亦是辛亥革命的风云人物。

 

posted on 2006-06-18 20:01 岸畔 阅读(802) 评论(1)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评论:
# re: 碑廊解说词 2006-06-19 16:35 | haha
看过了  回复  更多评论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