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14  评论-28  文章-49  trackbacks-0
  2006年6月19日

借助搜索工具,粘贴有效信息

posted @ 2006-06-19 21:54 岸畔 阅读(500) | 评论 (4)编辑 收藏
 品景抒怀
o_pugongying.jpgo_落英.jpg
o_蒲公英.jpgr_露珠.jpg
posted @ 2006-06-19 21:08 岸畔 阅读(4114) | 评论 (23)编辑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一些优秀的传统道德、高尚的价值观念也受到了冲击。方庆灵代表说,胡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们要以此经常对照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田绍奇代表说,胡主席提出并倡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从以往曲折坎坷的经历中,我们党充分认识到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邓小平说:“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所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定要首先在制度和体制上下功夫。保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也一定要在制度和机制上下功夫,不断推进保持共产党员“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进程。

“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自省、修养,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一种磨砺、陶冶人性的基本方式。中国古代的许多政治家、思想家都非常强调人的修养。孔子还把修养与政治联系起来,不仅强调“修己以敬”,认为只有修养好自己的品德,才能严肃认真地对待一切事情,而且强调“修己以安百姓”,认为只有修养成高尚的品德,才能使百姓得到安定。《大学》、《中庸》更是把“正心”、“诚意”、“修身”提到了“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强调“自天子以致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在我们这个文化传承中精髓与糟粕共存的古老国家里,人们久已麻木于一点可怜的安乐,正直的声音常常叫喊不出、深远的目光每每被迷雾遮挡、忧患的意识总在被人耻笑,我们的社会如同一个被放在哈哈镜前的孩子,对着自己扭曲的肉体傻笑着不肯离去,最终连精神都被扭曲。此时,能有这一番虽不声高却雷霆万钧的话语,能有这一种对真理虽不高亢但执着不屈的追求,我不能不说一个好字!

posted @ 2006-06-19 20:36 岸畔 阅读(151)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会抖擞精神,迎着火热的骄阳,站在明天的起跑线上。所有的日子都那么丰盈,没有片刻的踟躇徘徊

    人生而有美,当然有种也叫缺憾。

    琥珀因为有了昆虫而更珍贵,维纳斯女神因为断臂而举世闻名……很多时候,缺憾有何尝不是一种美呢!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有了缺憾的隐衬,美才能够得以如此淋漓尽致的显现出来。

    生活中十全十美是穷迹难寻的,我们要看到自己本身的美,秀出最真实的自我,青春才不会是一份白卷。

posted @ 2006-06-19 20:35 岸畔 阅读(15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此,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是必然的。

不可否认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这种开放式的民主教学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高涨,学生的独特个性也得到了张扬,这带给了课堂特别的精彩,更带给了教师无限的喜悦。但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学生畅谈丰富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曲解文本或是脱离文本的见解,所谓的个性化超过了一个“度”。 譬如,在莫泊桑《项链》课外练习中,有一篇同名小小说《项链》,大致是这样的情节,高洋向从美国探亲回来的表姨要下了一条明光锃亮的项链,送给自己的女朋友,他的女友戴着它得意万分。后来高洋无意中在一个地摊上见到了同样的项链,打听价钱,两毛五。这篇小小说揭示了在改革开放初期部分人的虚荣心甚至崇洋思想,而类似莫泊桑的那个结尾增加了小说的讽刺意味。在开放式讨论其主题思想的时候,我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它反映了假冒伪劣的不良风气。这个见解可谓个性十足,是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的,同学们也一片哗然。于是,我让这位同学具体阐述其理由。他的回答基本上是这样的:小说中表姨从外国带回来的项链,和地摊上的一样,可见假冒伪劣到处都是,即便是外国也是如此。学生有这样的回答,似乎是很合乎情理的,但是, 在这背后,我也看到了个性化阅读的浮躁面,学生忽视了小说中一些关键的情节。小说字数很少,但几乎有一半的篇幅是在进行高洋和他女朋友的心理描写,比如“不要白不要,这是西方最时髦的项链啊,至少值五百元吧”。而学生对文本的失落,必然导致对主题的歪曲,必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为此,我们要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把握个性化阅读的“度”。

posted @ 2006-06-19 20:32 岸畔 阅读(232)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心灵的倾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心灵需要雕琢,生命就在千锤万凿中熠熠生辉。

三尺讲台的理想

    讲台三尺,虽然微小,却是我生命活动的场所,我在这摇篮里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我在这丰富而深邃的摇篮里做属于我自己的梦。心里的一切就象温泉涓涓流淌,滋润着讲台下几十颗饥渴而期待的小禾苗,我看见这些小禾苗迎着太阳在微笑。当他们满身绿装,大地不再枯黄,而摇篮里的我却一片苍白。但是,我依然在笑,因为我在他们的生命里找到了我碧绿的心。 讲台三尺,虽然微小,却正是我表现和发展的阵地。空间越大,我越渺小,渺小至虚无,我生命的勃动还能振起那远方的飞翼吗?还能挥舞那飞扬的广袖吗?我越发喜欢这讲台了,因为他只有三尺。他是我生根发芽的土壤,在这块土地上,我不断的松土、施肥,以期开放最鲜艳的花朵,哪怕是短暂的;以期收获最甜蜜的微笑,哪怕是极少的。我的根扎在深厚的知识土壤里,知识就是我的营养,我在拼命吸收的同时,把根伸出了十丈、百丈乃至千万丈,我终于发现,在三尺讲台之外,还有更多的丁冬的泉水和更沁人心脾的美丽芬芳,生命因此而得以延续。我喜欢这讲台,更主要的是他的单纯。在这块肥沃的土壤里有的只是真心交汇,没有趋炎附势,没有尔虞我诈,所有的人不管是圣徒还是恶者,只要站在这三尺讲台上,心灵就会得到净化,人生就会变得很纯洁,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至纯至洁的小太阳,因为我们要雕琢的是一尘不染的水晶心。当你的幽灵飘荡在浩瀚的宇宙中时,你会倍感孤独无依,你的眼前是纷繁迷乱,而你的心里更是苍茫一片。但是,有一天,你走上这三尺讲台,会忽然发现原来你生命中那迢远的召唤就在这里 —— 方寸之地,无限空间。 我更喜欢这三尺讲台了,在这里天天都绽放灿烂的微笑!

                            万里空间的遨游

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 ,当我读着这至理名言时,禁不住心潮澎湃。当我背着行囊跨出大学校门时,心里满载着放飞的理想。但是,不久,只是不久,我就懊丧至极,因为我的理想的翅膀还不够丰满,我翔飞的技术还不够娴熟。我很单薄,很贫瘦,严重的营养不良。温室里的花朵,时常有人浇灌,所以能开出奇异的鲜葩,而我,寒风中无依的瘦菊,又有谁来呵护?你需要呵护吗?搏击长空的鲲鹏有谁呵护?屹立悬崖的苍松有谁呵护?绵延千里的小草有谁呵护?生命的维持和延长,只在你自己的掌握之中,所以,观音菩萨会拜自己的供像,迷失的人们至死不悟观音的良苦用心:求人不如求己。所以,在别人挑灯高筑 万里长城 时,我却真的与秦始皇争论长城的过去和未来,窗外的细雨竟扬扬飘飘的轻拂我灰色的脸庞;在别人挑起火锅内的红黄绿碧时,我却正用心刻烙着古人走过的痕迹,抚摸着那些散发着书卷味的尘封的历史;当别人花前月下慨叹人生的短暂时,我正用笔寻找着描绘着我的所爱和我的所恨。终于我如愿以偿了,我觉得肌肉凸凹,臂膀有力,营养充足。可是,我开始用他们的时候,却发现我所懂的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真是 吾生也有崖,而知无崖 。这知识的空间又岂是万里所能囊括得了的,因而,我仿佛又回到了起点。

永无止境的奉献

       什么是幸福?当你送一碗饭给一位饥者的时候,当你把迷路的老人送回亲人手中的时候,当你帮别人把板车推上高坡的时候,当你用清纯的泉水去浇灌干涩的花朵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了你是在幸福之中呢?幸福并不神秘遥远,也不难如登天,幸福就在你的一言一笑,一挥手一抬脚之中,因为幸福的另一个名字就叫做奉献。而我,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恰恰选择了奉献,恰恰比别人拥有了更多的奉献的机会,你还能 生在福中不知福 吗?在讲台上轻舞飞扬是幸福的,在学生中欢笑致意是幸福的,在夜深中为学生焦虑欣喜是幸福的;幸福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存,而这一切只是来自于你的奉献。奉献是真,结出真善美的硕果;奉献是火,燃烧的生命得以永存;奉献是泉,不一会儿便是碧海荡漾。 而奉献正在你的手中,你还等什么?他就象一座灯塔,永远在你的前方召唤着你!

 

posted @ 2006-06-19 20:30 岸畔 阅读(16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面临这样一个问题:题海战、满堂灌等绝对效益低下的教学现象。面对这种现象,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通俗地讲,有效教学就是以节省的时间,节约的成本取得良好的教学效应,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不是要求每个教师都非常熟练地掌握每一种技能,这既非可能,也无必要。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选择。在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最重要的。每位教师都可以去按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

不管是个性化教学,还是传统教学,在具体课堂操作中,会出现一些教学效应,比如:马太效应、乡村维纳斯效应、月晕效应等。对于这些或多或少存在于教师身上的效应,控制得好,就是有效教学的表现,反之,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就马太效应而言,这是一种情感两极对待的现象,即人们在对待优劣、贫富、成败等两极现象是,其情感态度存在明显的差别。“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拥有的也要夺过来。”这种教学效应导致专制教学,无序竞争、两极分化现象。因此,在运用这个效应时,要对马太效应负效应的心理危害要有足够认识,要学会对事不对人。

    我们的教师应该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素质教育,需要每一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更上一个台阶。

posted @ 2006-06-19 20:29 岸畔 阅读(365)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什么是幸福?当你送一碗饭给一位饥者的时候,当你把迷路的老人送回亲人手中的时候,当你帮别人把板车推上高坡的时候,当你用清纯的泉水去浇灌干涩的花朵的时候,这些,都是幸福。

幸福并不神秘遥远,也不难如登天,幸福就在你的一言一笑,一挥手一抬脚之中,因为幸福的另一个名字就叫做奉献。而我,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拥有了一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的幸福。在讲台上轻舞飞扬是幸福的,在学生中欢笑致意是幸福的,在夜深时为学生焦虑欣喜是幸福的;幸福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存,而这一切只是来自于你的奉献。而奉献正在我的手中,他就象一座灯塔,永远在你的前方召唤着我!

我喜欢我的三寸讲台,它是单纯的。在这块肥沃的土壤里有的只是真心交汇,没有趋炎附势,没有尔虞我诈,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天真而单纯的十七八岁的孩子们,因为我们要雕琢的是一尘不染的水晶心。每天,我都对我的学生们展示我的幸福的笑容。

 

 

posted @ 2006-06-19 20:28 岸畔 阅读(164) | 评论 (0)编辑 收藏
    

提问是一门艺术。能否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对于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在本学期的第二次公开课《〈宽容〉序言》后的反思,浅谈一下我对“提问”的理解。

在《论语·述而》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营造“愤悱”的情境。要营造这个情境,教师要扮演好主导的角色,要真正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善于把学生的思考的频率调谐到“愤悱”的情景之中。在我的这节课中,也是设计了许多导向性的信息,以为学生已经理解了,悟透了,于是一个劲地提问,出现了课堂提问零碎的现象。或许课堂的气氛是活起来了,但在其中,也可窥见我的教学提问有很大的不足。

在我的课堂导入中,我的导语为:什么是序?序有什么特点?序有几种类型?这是一种复习式导入法,应该说这三个问题涉及了关于序言的最重要的知识,可以巩固学生的已有知识。可是,学生回答时直接跳到了第二个问题上,虽然我及时进行了追问“你还没回答我第一个问题呢”,但这个步骤同时也占用了课堂有限的时间,40分钟的课堂时间,每一分钟的浪费都是危险的。是什么原因呢?恐怕,责任在我的提问上,接连的三个问题,显得十分零碎,学生来不及思考第一个,就来了第二、三个,学生的思维被打乱了。因此,提问要有条不紊,要注意先后。这样,才能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达到“悱愤”的境界。

课堂教学的设计中,针对难点重点设置导向性信息诱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已有的能力状况,这样,我们在课堂上才不会急于提问或总结,我们才不会违背可接受性的教学基本原则,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可是我在部分环节中,总是迫不及待就发问了,请甲同学,又请乙同学,再请丙同学,一些时间空耗在教师的提问之中了,而有些问题思考价值又不是很大。在分析“漫游者”“无知老人”以及“无知山谷”的时候,我就对学生进行不断的追问,其实,学生在几分钟里根本解决不了这么多问题。要知道,看完课文之后,学生还需要时间针对设计的问题回视,筛选信息,而筛选信息必须花

 

相当多的时间。尽管学生课前有预习,但就是预习,也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这么多问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理解速度毕竟还是有限的。从这点来看,我是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其实,在这个环节中,只要把时间交给给同学,应该是把课堂交给同学,比如我可以直接让学生把“守旧老人”、“漫游者”的特点通通找出来,而课文后半部分“无知山谷和绿色牧场的幸福生活有何不同”也可以让同学自由的说,自由的补充。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他们可以做得很好。这样看来,我又低估了学生。因此,问题的预设,不仅要从教材出发,也要从学生出发。真正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而这时候,教师才可以相机诱导启发,总结归纳,做到环环相扣,教与学默契配合。

此外,在我的课文分析中,在分析完漫游者形象之后,我马上就跳入了“失望把恐惧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的理解,形成了前后内容的脱节,学生会感到问题来得很突然,而无所是从。在这个环节中,如果能在提问之前设计一个坡度,让学生的思维自然过渡到老师所期望的情境中来。而有些问题又缺乏思维目标,“漫游者是成功的英雄吗?”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几乎无需思考就可回答“是”,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难以得到发展,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换一种问法“漫游者的牺牲对广大村民来说有什么影响呢?”转弯抹角地把问题以曲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生最振奋的时期是在学校度过的,课堂应该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对于教师来说,珍惜课堂、搞好课堂教学,既是珍爱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也是教师珍爱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记住以饱满的热情来面对我的学生,在提问过程中,我的情感自然流露,表情、眼神、手势、体态等非语言行为也恰当运用好,用津津乐道的热情和神采奕奕的神情使学生感觉师生同处于“一个水平线上”,从而缓解心理压力。学生回答完后,我会通过微笑、注视、点头等动作,把重视、赞赏、鼓励、期待与安慰等情感递给学生。在这方面,可能也是作为年轻老师的比较容易把握的一点。我也是因此,而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能够体会。

提问的艺术,需要更多的实践让我去发现并掌握。

 

posted @ 2006-06-19 20:27 岸畔 阅读(150) | 评论 (0)编辑 收藏
 

如何转化后进生是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我认为后进生一般来说智力都是正常的,但调皮好动,不遵守课堂纪律,不注意听讲,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作业错误多,这类后进生存在是比较多的;也有部分是因家庭或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后进,这种情况也并非很多,针对上述的特点,我们转化后进生工作时,要对症下病。

     无论后进生属于哪种类型,对于教育者来说,都应该正确地对待,并针对各个后进生的特点,循循诱导。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更多地接近他们,同他们平等地交流,了解他们的爱好,了解他们的苦恼,了解他们的需要。通过交流,知道他们的具体情况,便有了共同语言,有了交流感情的平台。漫漫地,彼此的心灵相知了,这个时候,教师说教,才能真正地融入他们的心中,化作他们奋进的动力。

       通常情况下,后进生很少能受到老师的表扬,但这并不意味着后进生不需要表扬。后进生身上也有许多的亮点,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挖掘,我们只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及时表扬,才能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去发扬优点,树立信心,从而向好的方面发展。

        我相信: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我们教师能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积极地引导我们的学生。

posted @ 2006-06-19 20:25 岸畔 阅读(167) | 评论 (0)编辑 收藏
仅列出标题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