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当今,大豆在人类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
位。据科学分析,大豆籽粒含有大约40%的蛋白质、20%的脂肪和30%的碳
水化合物。每公斤大豆能产生热能2055 千卡,比稻米高17%,比小米高13
%。大豆不仅蛋白质含量高,且质量好,易于消化。每公斤大豆含赖氨酸21.
9 克,蛋氨酸4.6 克,色氨酸4.3 克。因此可以认为大豆富含蛋白质,可与
动物蛋白质媲美。
大豆用途很广,豆制品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营养食品,现在可以用大
豆制成百余种豆制副食品。经过加工的豆制品,蛋白质可消化率高达90%以
上,其中豆腐蛋白质的可消化率高达96%。几千年来,我国人民所摄取的蛋
白质营养主要来源于大豆。大豆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大豆油是我国人民重
要的食用油,它消化率高,含有少量维生素A 和微量的维生素D、大量不饱
和脂肪酸,与动物油相比,胆固醇含量低、长期食用,可减少心血管疾病。
大豆产品在工业上用途也很广泛,在食品工业,大豆可制巧克力、冰淇淋、
饼干、炼乳、人造肉、人造奶油等;在油脂工业上,豆油可制肥皂、油漆、
润滑油等;在医药工业上,大豆可以制取多种维生素。大豆及其各种副产品
也是育肥猪、养牛马的精饲料。据有关资料,母鸡每昼夜增加10 克大豆饲料,
可提高产卵率40%-45%;奶牛的饲料中加入大豆碎饲料,可提高15.6%的
产奶量。此外,种植大豆,不仅能收获大量大豆,同时能改良土壤。例如,
在亩产130 公斤的情况下,同时能改良土壤,还在土壤中留有45 公斤纯氮。
因此,种植大豆能改良土壤,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增产。
大豆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定向培育而成的,根据出土文物和文字记载,
我国种植大豆的历史约有四五千年了。在我国古代,大豆叫做“菽”,公元
前1027—481 年西周至春秋时代著作《诗经》中,有“七月烹葵之菽”,“中
原有菽,庶民米之”等记载。公元前5 世纪的《墨子》一书中写道“耕稼树
艺。农菽、粟。是以菽、粟多而足乎食。”在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现
过大豆的残留印痕。陈列于北京自然博物馆,从山西侯马出土的2300 年前的
大豆,滚圆黄色,其外形和近代的大豆极为接近。至于“大豆”这个名词最
早见于《神农书》中:“八谷生长篇”中写道:“大豆生于槐,出于沮石之
山谷中,⋯⋯。”秦汉以后,大豆一词就广泛使用了,例如,在1953 年于洛
阳烧沟汉墓中出土的已有两千年的陶制粮仓上,有用朱砂写的“大豆万石”
字样。种种事实说明,大豆在我国是栽培悠久的古老作物。
大豆属豆科,直立草本,茎杆粗壮,枝叶繁茂,荚果累累,籽粒肥大、
饱满。这和它的祖先——野大豆完全不一样。野大豆至今仍然广泛地生长在
我国的南北各地,保持着原始的形态,植株蔓生、长达3—5 米,茎杆细,弯
曲攀援、叶窄小,花小,荚果有2—3 粒种子,每百粒重仅2—3 克,成熟时
豆荚自行爆裂,种子脱落。野大豆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在低
温的沼泽地带仍能正常生长发育。
对比当今的栽培大豆,多数植株矮壮挺立,株高仅0.5—1 米,叶小呈卵
形,荚果宽大,种子百粒重达20 克以上,荚果成熟时不易爆裂。这些变化,
是人们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对大豆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我国地域辽阔,气候悬殊,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孕育了大量形态各异的大
豆品种。例如:在株形上有直立型、蔓生型和攀援型;在成熟期上有早熟、
中熟和晚熟;在花的颜色上有白、淡紫及紫色;在种子形状上有圆形、长圆
形、椭圆形和扁圆形;种子颜色有黄、白、黑、褐、斑等。如此绚丽多彩的
大豆品种资源,为世界各国选育大豆新品种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原始材料。
大豆在我国几乎各省区都有分布,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岛,特别是东
北三省,是我国大豆之乡,大豆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5%以上,也是世界大
豆集中产区之一,产量高,质量好,在世界上享有很好声誉。20 世纪初,我
国大豆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与茶丝一起被称为我国出口的三大名产,出口量
为世界各国之冠。
1873 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第一次展出了金灿
灿的中国大豆。消息传开以后,人们奔走相告,视为珍品,传为美谈。从此,
中国的大豆名闻世界,物传万方,有人称中国为“大豆王国”。
近几十年来,大豆生产发展更快,到1975 年,世界大豆总播种面积达
3959.3 万公项,总产量达6296.5 万吨。其中美国、巴西等国大豆生产发展
尤为迅速。美国自1945 年到1975 年这30 年内,大豆播种面积增加5 倍,达
2169.4 万公项,占当年世界播种总面积的54%,产量增加8 倍,达4140.6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5%;巴西从1969 年至1675 年6 年时间内,大豆播
种面积增加10 倍,总播种面积为574.7 万公项,占世界播种总面积的14%,
产量为971.7 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5%。
此外,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阿根廷、罗马尼亚、泰国
等都在积极发展大豆生产,大豆将成为世人瞩目的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