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后和老师交流二年级上学期教学《美丽的大公鸡》的教学建议,交流过程愉快而轻松,老师频频点头的笑意盈盈让我觉得此行不虚!评课之后,我嘱老师:有兴趣的话把今天的交流所思整理一下,这样便于更好地理解我提出的一些教学建议,也可以再做教学设计改进......下面是这位老师两三天内后发给我的,看了挺欣慰,放在这里和朋友分享吧:)




《美丽的公鸡》教学反思

《美丽的公鸡》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课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公鸡自以为很美丽,去跟小动物们比美,结果小动物们都不和它比美。在老马的教育下,公鸡明白了“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的道理。从此,它天天早起,为人们打鸣。成为一只真正美丽的公鸡。这是一篇很典型的有价值的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文本。以下是我教学后的一点点体会。

一、           学习表述

    在这篇文章的第一课时中,我们已把生字处理完,并且让学生练习正确、流利的读文。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对全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因此,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表述一下主要内容,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播。对语言的要求不必过于严格,只要说明白即可。这样,可以以后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甚至可以水到渠成。

二、学习默读

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自由的、出声的读课文,然后找出描写大公鸡美丽的语句。结果学生一张嘴就变成了齐读,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训练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读书方法。比如说低段年级,让学生练习默读。刚开始学生可能做不到,但我们可以先训练学生小声读轻声读,用手指着心里读,慢慢的再提高要求,达到《课标》提到的默读水平。这样读书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不受外界干扰。另外,在学生读书获取信息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动笔在书上画一画。这样有助于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的形成。

三、指导朗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最基本的教学要求。而低年级的孩子理解课文的基础就是读。学生只要能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体会,就是读出了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图片理解“自以为”、“得意扬扬”的意思,结合儿歌内容及插图(或课件),说说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公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文。如果学生读的语气很平淡,教师可稍作引导,让学生把自己当作那只公鸡,加上自己的动作、神态再朗读,直到读懂为止。

对于重点段二、三、四自然段的教学,由于这三段从结构上看是相同的,都是公鸡唱着赞美自己的歌到了什么地方,要和谁比美,对方是怎么回答的,公鸡又是怎么离开的这样的结构。因此,可抓住第二段重点指导朗读。比如:公鸡要与别人比美时,轻蔑地说出别人的缺点时的语气;对方回答时冷冷的语气;及公鸡离开时大摇大摆的样子等,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朗读练习。而后面的三、四自然段则可放手让学生仿照第二段的读法进行朗读,只要学生读出第四段公鸡离开时是“垂头丧气”的,能与前两段的“大摇大摆”区分就说明学生懂了,不必过多的指导。这样进行朗读指导,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公鸡由得意扬扬——垂头丧气——伤心的清晰思路。之后再理解老马伯伯说的话,就容易多了。学生就会知道老马伯伯是在教育公鸡,说话是由于年龄大了要慢,要语重心长,要和蔼可亲。朗读难题迎刃而解了,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进入情境,更具体地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从中受到教育。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另外,要抓住本课对话较多的特点及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进行分角色朗读或编排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效果更佳。

四、读写结合

本课教材从内容上看,第二、三、四自然段的结构相同,可抓住本课的结构特点,进行读写训练。比如:让学生想象,公鸡除了和啄木鸟、蜜蜂、青蛙比美,还到了什么地方,要和谁比美,怎么称呼对方,对方是怎么回答的等,进行说话练习,会写的同学可以写一写。这样既发散了学生思维,又有了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对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想象、理解、表达等阅读能力的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会很快提高的。但是,这需要我们对教材的挖掘和利用。

 

  

付春玲

黄村镇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