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凯声   北师大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

一、一种从“文化”理论来解释的教育定义

习惯:教育是训练、灌输、塑造、培养。

今天看:学生接受文化的过程实际是动态的过程,不是单方面灌输、塑造、培养的过程,是自己人为构成意义、拥有意义、。。。。

l         “文化接受”的发展路径:

文化因素——不同社会、家庭、同伴、团体会有不同的文化。

个体因素——处于文化包围之中的个体,

l         寻找“文化失衡”的原因:

一体化自我——冲动性自我_——唯我性自我——人际性自我——法规性自我——个人间自我

每一阶段文化平衡都有相应的“文化植入”。

l         “文化失衡”来自于文化接受当中的冲突:“植入”文化与个体认知或接受水平匹配,个体对文化所内涵的意义没有异议,则接受过程就没有冲突,个体也就处于平衡。

教育实际应该是:“教化” 或者“含化”

l         “文化失衡”的两面性——发展的危机与机会

二、代沟:一种文化现象

30年左右的社会大变迁,导致文化、体制很多变化,两代人的差异越来越大。

这“差异”正在造成一种冲突。

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不再是师为主的时代,大多数老师不能放下架子向学生学习,这就造成冲突!

学术界很多人开始用“代沟”理论来解释学校领域的“代沟”现象。

一是认为学校代购现象是客观的;

二是人为这是虚幻的想象:

代际价值观差异的调查:对待社会变革问题,中老年人和青年人的差异反映很大。

l         受传统文化影响程度不同;

对新生事物的接纳程度不同;

社会地位不同

——观念更新或现代化速度及方式呈现出不同。

 

代际之间价值差异增大

代际之间心理上的平衡和秩序被打乱

代际之间的感情冲突增多

代际之间距离感增强

l         中国的教育出了毛病:

1、学校的促进功能:

2、学校的选拔功能

3、当前学校功能发挥上的失衡

4、学校制度创新与学校功能的重构

“片面追求升学率”影响了全面发展

96年开始“素质教育”就已经成为基本国策,当至今是否得到解决?——NO

这意味着“应试教育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假问题”?或者解决问题思路有问题?

[答案是后者:学校试图把“素质教育”替换为“应试教育”,以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

——促进功能:

“跷跷板”理论:一所学校的“促进功能”和“选拔功能”应该是“跷跷板”的两边,要努力保持平衡!

 

目前对“升学”片面重视,对“个体独特价值”忽视了。

有关学校功能作用发挥极素质教育实施的问题症结缘于“外部机制”,或“高考制度”上。

国内高考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2%-26%

困惑:

美国*马丁特罗:低于15%体现为“精英教育”;突破15%就体现为“大众化教育”,但中国已经突破15%,但是“竞争”并未减弱!为什么?

三、遭遇反文化的一代

20年文化的差异,已经演变为一种冲突和挑战!今天年轻人我们称为“反文化”的一代。

研究方向:

高中生一般发展状况的研究报告

网络文化和学校德育的对策

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报告

中小学校校园安全问题研究

  

研究表明:

不同于主流文化的学生文化——学生亚文化

特征:对新文化的认同、对社会变迁的适应问题导致代际之间的价值差异增大。

新一代人的反权威、不盲从等问题导致代际心理平衡和秩序被打乱。

不能理解和有效的沟通问题,导致代际之间感情冲突增多。

生活方式、兴趣爱好、话语方式、思维方式等问题导致代际只见的距离。

研究思考:

(1)       学校教育面临的冲突问题

有意义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发展缺失。

全球化问题、多元主义、社会流动、当代媒体以及大众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等构成了无法抵抗的历史力量。

(2)       学校的教育功能正在出现失衡。

 

四、沟通理性:两代人之间的对话——解决策略

文化反哺——成年人要勇于反过来向下一代学习。                    ——“反哺”?

l         作为一种理论的沟通理性,以下几点是重要的:

面对社会变迁:成年人和年轻人一样面临再次社会化的问题

成年人应当学会理解和宽容:严格的等级制度造成“单向”的交流,形成传统的固化“心态”。

两代人要相互学习:不止“现代技术”,年轻一代很多方面的“文化要素”是成人文化所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