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文学

统计

最新评论

嘻嘻,教授、白菜帮

嘻嘻,教授、白菜帮

 

少年时,一听说某某是大学生便肃然起敬,至于教授、副教授,心想只有在绿树精舍纤尘不飞的大学象牙塔里才会有,但那肯定是没有特别证件,我等平民百姓是见不着的。他们可都是出口成章下笔成篇,搞研究搞发明的大知识分子大学者呢。

不曾想,到了去年,在下也成了个副教授。好一阵兴奋,好一阵自豪。但兴奋自豪之后,又有些茫然,意识中问道:我就是副教授?副教授就是我?可证书和工资卡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你就是副教授,副教授就是你。但不知道人家怎么看。

听说北大那样的高级学府里有学术腐败,有教授抄袭别人的论文。我想那是个别人的事,国家之大,发生点什么不也足为奇。去年报上有消息称某大学卖饭票的、打开水的、看大门的        都成了教授、副教授;心想这只能说明,我们国家教育水平提高了,国家整体文化层次提升了,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我辈不能以我穷乡僻壤的状况来推测国家的事。

可接下来的事,好象让人吃了绿头苍蝇。安徽宿州师专六个讲师,共买了人家十五篇论文,每篇花了10001500元不等,说是为了评副教授。我真为这些先生委屈。委屈什么呢?有据可查的消息称,在某某国家级教育科学研究刊物上发表文章,只需每篇300元版面费。1500元可以发表五篇呢!大概是这些大学讲师成天教书教晕了头,不知道这些市场行情,也或许大学讲师工资高,随手一甩,你去办吧,我在家等着见书。后来他们真地拿到了正规的书刊,明明白白地署上了他们的大名,副教授也就快要到手了。

接下来,又从报上读到上海某大学、浙江某大学二位讲师因无论文发表而评不上教授,据说他们的课却讲得很精彩,很受学生欢迎。可是二人情况有别,据说上海那位是明确表态鄙视论文坚决不写论文;而浙江那位是写了四年,还在修改之中。鄙人认为,大学教师理应出口成章,你讲的话,记下来就应是逻辑严密、层次清楚、观点新颖、词语准确的好文章,是可以在正规刊物发表的文章,否则你怎么到课堂上去糊弄大学生呢?大学生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我相信上海那位说的是真话,但是你不要跟自己过不去呀!也不可跟学术过不去;浙江那位想必是存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倒可理解;曹雪芹一生也就写了一本《红楼梦》,文章在精不在多。但评委们是否可以看看他的书稿,只要有水平、上档次,先给评了不很好?如果你只注重刊物上的作者名,那就会出现1500元发表一篇抄袭文章或劣质文章的事,倒不如浙江那位的书稿货真价实。

实际上,前几年身边就有了中学高级教师,也就是副教授。可在那些人身上拿放大镜也找不着一点高级知识分子的物质出来。

上半年在国家报纸上看到,有两个省教师评职称不再要论文了,有人欢呼,他们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可以放下来了,因为不写论文也可以当教授、副教授了。教授和钱可都是好东西。

我只觉得滑稽可笑,教授、副教授竟然不用写论文不会写论文,不会写文章也可当教授副教授。我只当这教授副教授是街头摆地摊的,甚至是摆地摊者撇下来的白菜帮。

不管他人,即然国家给了我那个证书,又给了我那个标准的工资,我就要写文章,写我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我的生活和工作,写一些与教育有关或无关的东西;写给报刊去发表,写给学生看,写给同仁看,否则名不符实,拿那份工资心虚。我只努力不做白菜帮。

posted on 2006-01-21 15:55 绿雪斋主 阅读(330) 评论(3)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评论

# re: 嘻嘻,教授、白菜帮 2006-01-21 15:56 绿雪斋主

我只觉得滑稽可笑,教授、副教授竟然不用写论文不会写论文,不会写文章也可当教授副教授。我只当这教授副教授是街头摆地摊的,甚至是摆地摊者撇下来的白菜帮  回复  更多评论   

# re: 嘻嘻,教授、白菜帮 2006-12-11 14:28 carol

以论文来评职称,是中国高等教师的灾难!  回复  更多评论   

# 今日之古诗词[未登录] 2007-12-05 23:57 绿雪斋主


今日之古诗词

现在写格律诗的人渐渐多起来了,到处都成立了诗社,有书有报,许多人出了诗集,似乎我们这诗歌王国再次复兴起来了。但是透过这繁荣的景象,我却看到了某种并不乐观的东西。
其实,长期以来,格律诗只有少数旧学较深的老知识分子、老革命家在私下里创作,多数新一代文人是告别了格律诗的,因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否定了格律诗,老毛也否定了格律诗。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人们有了较大的政治自由和精神自由以后,当年读古书的一批老人和少数古文功底较好的文人又热心创作起格律诗来,也有少数中年人跟在后面写作。
为什么旧体诗在经过近百年的思想摧残,制度扼杀,仍然生命力顽强,消而不灭,死灰复燃呢?究其原因如下:
1、中国有几千年的诗歌文化,人们的意识里还是以诗人为贵,以写诗为荣。这种价值导向潜藏在于民族的灵魂深处,遇时而发。
2、古诗词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佳作无数,此是最好的创造示范和精神诱惑。
3、古诗词短小精悍,即吟即唱,便于人们在旅途、枕上随时创作、吟咏,不给作者太大的写作压力。
4、古诗词有利于抒情咏怀,适合文人的精神需要,能疗救文人的精神饥渴。
5、又因其有一定的创作难度,一般人难以入门,一部分会写古诗词的人以此炫耀。
6、至今仍有一大批中老年人有写古诗词的嗜好和要求,特别是在他们离退休以后以此来打发时光、寄托精神。
7、古诗词适合修身养性,纯洁人生境界,休闲怡情,创作自愉自乐。
古诗词难以在年轻一代中形成气候的原因如下:
1、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节奏缓慢的农耕时代已经与渐去渐远了,恬静悠然的自然生活难以再显,社会没有了创作古诗词的环境条件和思想基础。
2、古诗词的平仄、格律、音韵、对仗给人束缚太多,现代青年向往自由、开放,不想钻入圈套之中,没有兴趣做此艰难的推敲。
3、现代人以学习现代文为主,古文功底较弱,而古诗词多建立在简洁凝炼的古文基础之上。青年人写作古诗词有难度,有时勉强去写,常常是不伦不类。
4、现代文化信息占据了青年人的信息时空,他们失去了深入学习古典文化的机会。
5、学校教学不重视,教师们多无写作古诗的能力和兴趣。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许多专家学者们在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在《21世纪文化发展纲要》中推陈出新地提出创作一种“新格律体”,既用旧格律诗的句式,(四言、五言、七言或四句、八句、多句),不同的是不再有平仄的要求和限制,只是隔行押韵。这样一来创作的难度就大大降低了。事实上李白的《静夜思》、崔颢的《黄鹤楼》等著名诗篇便是打破了格律规定的。其实诗的优劣高低并不在格律上,而在于有无意境,能否引人入胜,激起读者的共鸣。真正的好诗在于它的思想性、现实性、艺术性。鉴于历史文化的发展规律,本人主张诗体的发展仍以百花齐放为好,让时间、让大众去选择,诗、词、曲、乐府、古体、近体、新格律、自由诗,谁说了都不算,任何人也不能强迫别人,历史上的各种诗体的变革都是自由发展自然形成的。
以为格律诗高于一切,必定复古的路走不通,以为自由诗一定就有生命力怕也只是一厢情愿,特别是那些“蒙胧诗”、“下半身诗”一定长久不了。新格律体可以尝试,究竟如何,将来再看。
当前格律诗的创作中有几种现象值得注意:
1、跟风应景众口一词。有些人把写诗当作政治表态的决心书、工具书,一旦有个什么会议,什么事件,什么节日,大家都来酬唱,其内容干瘪空洞,毫无新意,读之乏味,集“假、大、空”之精髓。如果把一万个人的作品放在一起,总共也只有百十个词汇。
2、平铺直叙寡淡无味。诗家讲究形象与意境,“赋、比、兴”是写诗作词的基本艺术形式,但是现在有些人写诗像写白话一样平铺直叙寡淡无味。那样的诗严格说来只能叫符合格律的顺口溜,读后不能给人留下任何印象。
3、附庸风雅无病呻呤。写诗填词本来是高雅的文化活动,但是现在有些人,不关心世事,远离火热的社会生活,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他们为了打发空虚的光阴,以写诗为能事,无病呻吟,表面上看是事事入诗,其实却空洞无物,仅为枯燥的辞藻堆砌,浅薄的文字游戏。
4、脱离现实乱唱高调。诗当合为时而作,古今著名诗人无不是紧扣时代脉搏,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于是才有他们的不朽诗篇。现在却有些人缺少忧国忧民的思想,缺乏正义正气的心胸,却大唱政治高调,其诗没有力度和深度,不能激起读者的共鸣,这样的人是平庸的俗人,这样的诗是文字的垃圾。
5、谨小慎微自设槛限。没有豪情没有想象,便没有浪漫诗歌一派。如今有些老年诗人,因经历过反右、文革的惊唬与打击,处处表现得谨小慎微,自设槛限,处处禁区,许多富有生活气息,值得关心、吟唱的广阔领域他们不敢涉足。因此性情压抑、思想封闭、思维堵塞。他们的诗作内容狭窄,缺乏想象,议论空洞,情感虚假,读来乏味。
6、文革遗症僵化生硬。文革余风在诗界的影响太深,直至今天仍有许多写诗的人摆脱不了其有形无形的桎梏。第一是生硬的大话口号,什么“傲九天”、“坚决”、“誓要”、“宏愿”、“雄壮”,堆砌成语,克隆现成诗句,生硬无比,一看就是个穿黄衣戴黄帽的红卫兵在说话。第二是政治化。把诗词变成专栏宣传品,把生活情意变成简单概念,图解政治,诗意全无。第三是顺口溜式。文革诗形式简单,内容浅薄,注意押韵,顺口溜出,其实这类诗只能算入街市打油诗一类。
  回复  更多评论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