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30  评论-4  文章-4  trackbacks-0

第三章 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1、含义: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包括内驱力与诱因两种成分。
   动机特性:(1)活动性;(2)选择性;(3)强度;(4)坚持性
  动机作用:(1)激发行为;(2)行为定向;(3)维持行为;(4)评价行为
一、学习动机概述
2、类型
(1)布鲁纳的分类: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奥苏伯尔分类: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3)前苏联心理学的分类:直接的、局部的、狭义的学习动机
和间接的、广泛的与社会要求相联系的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学习结果=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情境
2动机水平与作业水平之间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任务难度影响动机强度与作业水平之间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Yerkes&Dodson,1908)

        效     高                                                        容易
        率
        水
        平                                             
                                                                       一般程度
                                                    
                                                                 困难
                低
                     低                   动机水平                        高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本能论
  认为人大部分行为由本能控制。本能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下来的、不学而能的行为模式。
     表现形式:
  1.麦独孤的本能论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
 
(二)行为论(强化理论)
   基本观点:一种行为发生的概率是该行为所受强化的函数。
强化: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出现可能性的力量。
强化物:能起强化作用的所有刺激物。
正强化与负强化
连续强化与断续强化

断续强化的分类
(三)认知论
1、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人要求获得高成就的欲望,它有三重含义:(1)指不断努力以达成所渴望目标的内在动力;(2)指从事某种工作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倾向;(3)指在不顺利情境中,冲破障碍克服困难奋力追求目标的内在倾向。

Atkinson和Brich认为,成就动机不是单一的成分,而是在意识上表现为对立的心理作用:一是希望成功,即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一是害怕失败,即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成就动机的强度等于追求成功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倾向的强度。
(三)认知论
1、成就动机理论
Ta = Ts – Taf
  Ts: 追求成功的倾向
  Taf:害怕失败的倾向
TS = MS×PS×IS
   MS:稳定的追求成功的需要
   PS: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IS :成功的诱因值
Taf= Maf×Paf×Iaf

FOS--fear of success (M.S.Horner,1968)
女性:Ta = Ts - Taf - Tfos
 Ts: 追求成功的倾向
 Taf:害怕失败的倾向
 Tfos:害怕成功的倾向

成就动机的训练
(1)训练可提高成就动机,可提高学习成绩。
(2)成就动机训练的阶段:
 A.意识化:使学生注意到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行为。
 B.体验化:让学生体验成功或失败,体验为了成功或失败而必须掌握的策略。
 C.概念化:在体验的基础上理解与成就有关的概念。
(3)练习。
(5)迁移。
(6)内化。
2、归因理论
归因:指对他人和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
归因的目的:预测、评价人的行为,以便能对环境和行为进行控制。
归因的方向: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2、归因理论: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B.Weiner,1982)
归因的维度:(1)内部-外部;(2)稳定-不稳定;(3)可控-不可控
归因的因素:(1)能力;(2)努力;(3)工作难度;(4)运气;(5)身心状态;(6)外界环境。
归因的作用:(1)导致人们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结果的期待发生变化;(2)会出现满意和自豪或内疚和羞愧的情感反应。
2、归因理论
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
数学考试成败的原因分析
积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能力和努力               自尊、自豪,增强成功期望                趋向成就任务

失败               缺少努力                 内疚,维持较高的成就期望                 增强坚持性,趋向成就任务
消极的归因模式
成功                 运气               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缺乏趋向成就任务的倾向

失败                  缺乏能力                   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对成功的期望                 缺少坚持性,回避成就任务

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1.认为人有控制焦点,焦点可在个体内部,也可以在个体外部。
2.根据控制点可以将人分为两种类型: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环境,无论成败皆由自己的能力和努力造成;外控型的人认为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环境,无论成败都是由于他人的压力和运气等造成。
归因训练
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
2让学生取得成功的体验;
3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
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3、自我效能理论(Bandura)
自我效能: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自我效能的作用:决定对活动的选择;影响人们对困难的态度;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对任务的坚持性;习得行为的表现。
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

习得性无力感的产生
learned helplessness(Seligman,1975):
    ——当有机体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和失败,便会产生无能为力、放弃努力的心态。
获得体验:努力却没有结果导致失败与挫折感。
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认知:“自己无法控制行为结果或外部事件。”
形成期待:“将来结果也不可控。”
表现出动机、认知和情绪上的损害:降低学习动机、认知出现障碍、情绪失调。
4、认知失调理论( Festinger)

1美元组:
1、这项工作很无聊,我不喜欢。
2、我对别人说这项工作很有趣。
3、我获得了1美元的奖赏。

20美元组:
1、这项工作很无聊,我不喜欢。
2、我对别人说这项工作很有趣。
3、我获得了20美元的奖赏。

消除认知失调的途径
改变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
改变认知因素的重要性。
增加一个新的认知因素。

5、成就目标理论
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看法,这种对能力的潜在认识会影响个体对目标的选择,有人选择学习目标,有人选择表现目标。
认知心理学家德韦克认为,人在追求成就时,设定的目标有两种:一是学习目标,二是表现目标。设定学习目标的人,追求的目标一是工作成功,二是自我成长。设定表现目标的人,追求的并非是工作成功,而是通过工作成功博得他人赞赏。这两种人在选择任务时可能有不同的表现。
(四)唤醒理论
  对唤醒水平偏好决定行为。唤醒水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中等唤醒水平个体最喜欢。
     三个原理:
    1.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刺激水平与唤醒是倒U型关系。
    2.简化原理:重复刺激会使唤醒水平降低。
    3.个人经验对唤醒偏好的影响。有经验的人喜好复杂刺激。如棋逢对手。
三、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从无到有的过程,实质是心理需要唤起和形成的过程,是需要和目标相联系的过程。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从小到大、从隐性到显性的过程,是使外在要求转变为内部需要的过程。
内部学习动机
(一)认知好奇心
1、认知好奇心是主要的内在动机
2、认知好奇心产生的条件:(1)刺激的某些特性,如新奇、变化、夸张、复杂、含混不清;(2)认知不和谐
(二)外在强化的作用,影响内部动机变化的两个过程:(1)人有自我决定的内在需要;(2)人有要求能力的内在需要。


内部学习动机
(三)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相互作用:
1 外部强化的恰当使用能促进对自身能力的认知。
2 外部强化能促进任务完成,增强人的能力感;
3 外部强化会提供有关信息使人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产生自我能力感。
学生大多数学习行为是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相结合。
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
提供成功机会
训练积极归因
促进动机迁移
实现角色转换
订立学习合约
四、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外部强化是外部动机产生的必要条件
(二)强化的量的效应
1.一般说来,强化量越大,强化效果就越明显。但强化量不可能无穷大。
   2.诱因对比效应:强化影响大小受有机体受到的先行强化的影响。在得到同样强度强化时,先前得到较低强化的有机体其行为水平会提高,先前得到较高强化的有机体行为水平会降低。个体根据以往经验会形成强化标准,当强化量高于个体的标准时强化才有好效果。
    3.某些个体应该做到的行为,如果给予过高的强化,反而不利于行为,如对见义勇为和公正廉洁行为的奖励。
激发和维持外在动机的措施
及时进行反馈
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正确进行表扬与批评
营造适度的竞争气氛
奖惩的原则
奖惩应明确、具体、公正、适度
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
以精神奖惩为主,物质奖惩为辅
合理运用物质奖励
奖惩方式灵活多样
奖励宜当众进行,惩罚最好私下进行
切忌将学习任务作为惩罚手段
奖惩因人而异

对开朗直率的学生——直来直去的公开式批评
对倔强刚毅的学生——甜言蜜语的柔软式批评
对自尊心强的学生——点到为止的点化式批评
对温和顺从的学生——和风细雨的温和式批评
对毛手毛脚的学生——警钟长鸣的提醒式批评
对粗暴急躁的学生——避开锋芒的疏导式批评
对沉默寡言的学生——避开指责的说理式批评
对傲慢自负的学生——示败揭短的严肃式批评


I have gone home.                 I have went home.

老师,我已经抄完了作业, I have went home。
请分析下面的话是否妥当?
“今天我们将学习火山爆发的原因,以便在明天的考试中得高分。”
“你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今天发愤读书,明日光宗耀祖。”
“你前一段在学习中表现不错,今后继续努力。”
“不想考第一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案例:
一次,一个语文老师上公开课,讲一词多义,一共讲了五、六个例句,学生有点不专心了。老师故意停下来,用目光扫射教室四周,学生感到莫名其妙,老师问“你们知道我在看什么吗?教师里有黑板报、名言,你们谁能从中找出一个字或词,说出它的两个意思?”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都踊跃发言。“我找了一个,服装的装,有衣服的意思,还有装东西的装。”“我也知道怎么说了,黑有天黑的意思,还有黑心,指心很狠毒。”……就连平时语文成绩差的学生也都有了兴趣。结果这节课取得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posted on 2006-08-15 18:57 黄营 阅读(1757)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