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490,  comments - 150,  trackbacks - 0

主题教育活动学习思考之二

——“天才”还是“勤奋”

光明初级中学    高飞

主题教育活动,需要抓住主题,以一根主线贯穿全部活动,达到预设的教育目标。但这个主线怎么提炼,是有讲究的。我认为,有两点需要考虑。

一是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学生的认知发展有阶段性特征。在低年级的时候,学生对有趣的主题、形象的画面、活泼的形式接受程度高,提炼的主题应浅显易懂。随着年龄增长,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再用上述方法就不恰当了,甚至有幼稚之嫌。此时,提炼的主题就要在深度上下功夫,使其既有鲜明的时代性、集中的教育性,又有学生思考、探讨的空间。二是主题的提炼要精炼,避免歧义和干扰。主线是主题教育活动的灵魂,在设计时要能集中反映教育意图,否则会影响整个活动的效果。

在“天才出于勤奋”这节课上,教师首先提问,“什么是天才?”教育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生活阅历还不足,回答出来的答案肯定各不相同。他们的回答集中在一点,“天才是异于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特别聪明的人”。接下来,教师给出了包含一些术语的对天才的定义,告诉学生,“大家都有天赋的才能,都是天才”。课的后一半,介绍了身边同学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功及取得的成绩,交流各自成功的体验。

对这节主题教育课,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要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精心提炼教育主线。“天才出于勤奋”,这是编写过程中出于教材体例的考虑,使用这句广为人知的话作为课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就我的看法,“天才出于勤奋”,其教育重点不在于“天才”,而在于“勤奋”,应把“勤奋”的地位凸显出来,把“勤奋”作为本课的教育主线。

其次,本课在“天才”、“成功”上着墨过多。过多地谈论成功、学生中的榜样或明星,我感到对“勤奋”有弱化作用,并使一般的学生感受到与先进的差距,使暂时落后的学生感到自卑,不利于达成教育目标。

posted on 2008-05-20 12:25 我们的工作室 阅读(324)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