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490,  comments - 150,  trackbacks - 0
 

于课后反思中获益

上海市实验小学 顾利文

暑假里,我抽空整理一学期来的开课教案,其中一份品德与社会教案引起了我的反思。

那次开课,我上的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为了大家的安全》之《安全出行,处处留心》中的第一课——《不携带危险品》。这一课主要是要让学生认识乘坐火车和飞机时不能携带的物品,要求学生了解公共客运交通违禁物品的种类以及携带违禁物品队公共交通安全产生的危害。这篇课文是在第一单元《维护公共秩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再次回顾整个备课、上课过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依据学生实际制订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三年级学生在前几个学期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自我保护的安全知识与技能,但他们对公共客运交通违禁物品的种类认识不够,对于携带违禁物品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别人不发现、检查不到就是万事大吉。据此,我在备课时,制订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1)知道公共客运交通违禁物品的种类;(2)理解携带违禁物品的危害;(3)能够自觉配合安全检查,拒绝携带违禁物品。

二、充分运用插图组织教学。

我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好教材中的两组插图。

第一组插图是火车站和机场的安全检查场景。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讨论,使学生了解安检设备的用途,并通过介绍自己的安检经历,结合课中案例及自己课前收集的事例,知道安检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二组插图是让学生分辨是否是违禁物品,并作行为辨析。我让学生在看图交流的过程中,了解违禁物品的具体种类及其特性,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在携带物品外出时对公共安全也负有责任,懂得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不仅涉及个人,也涉及他人。个人的责任既包括不危及他人安全,也包括为公共安全做出贡献。这样一来,成功地将安全教育的重点扩展和转移到公共生活领域,在课中突出了如何保障“大家”的安全,突出了公民在维护公共安全中的责任和义务。

    三、补充相关资料突破难点。

    到底哪些物品属于危险品呢?学生对这一点不了解,也搞不清楚,这是教学的难点。为了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我在上课前整理了一份相关资料。在课中,我让学生对照所发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这些物品能否带上火车和飞机,为什么?从刚才的资料中,你还知道哪些物品也是危险品,不能携带?为什么?学生们从资料中了解了危险品的范畴,并在讨论中明白,随着科技更新,危险品的范围发生变化。

    四、创设具体情景辨析导行。

课的末尾,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我特意设计了以下几个情景,供学生们讨论。

设计情景一:我并不知道这些物品不能带,东西已经带来了,扔了多可惜!使学生懂得个人必须放弃或牺牲一部分便利,才能赢得大家的安全。

设计情景二:安全检查太麻烦了,真耽误时间。使学生懂得个人牺牲一些时间,保障了公共安全,懂得严格的安检就是一种对乘客生命安全的保障,乘客有责任和义务配合好这项工作。

设计情景三:乘坐公共汽车、地铁、轮渡时,不设安全检查,偷偷带些不要紧。使学生懂得绝不能存在侥幸心理。

这些情景的设计,有效地引导学生从我做起,自觉配合安全检查,并且向父母和周围人介绍违禁品常识,向家长进行说服讲解工作;甚至自觉做到在没有人检查的情况下,也能主动做到不带危险品上车。

posted on 2007-09-03 15:40 我们的工作室 阅读(211)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