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490,  comments - 150,  trackbacks - 0

相互妥协,重建师生之间的配合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小赵同学来到学校,数学老师发现他数学作业完全是空白。数学老师非常的生气,也没有问原因,就在数学课上当着所有同学的面严厉地批评了小赵同学的行为,并要求小赵同学当天把所有的数学作业补齐。可是,小赵同学非常的不配合。不但没有在当天补交数学作业,就连第二天的数学作业也都没有完成。结果,师生之间爆发了争执,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经过校方处理才平息了此事。

了解到这件事情后,我对此事有几点看法。

首先,学生的任何行为都应该是有一定原因的。小赵同学没有能够完成作业,可能有如下的原因:

1 、作业难度大,可能小赵同学目前没有能力完成这份作业

2 、也许有一定的家庭原因:例如,家庭中父母可能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影响了小赵,使他分心,无法集中精力去完成作业

3 、还有一种可能是他内心中对于这位老师有一定的排斥。由对人而产生不愿意配合学习故意对抗的情绪

其次,教师的态度行为将会事件的进一步发展起决定作用

1 、我认为这位教师所采取的“直接质疑”的方法是大多数教师都会采取的方法

2 、我认为这位教师在处理这件事情上情绪稍有些激动

3 、我认为这位教师在激动的情绪下,反而为自己设置了一个难题。即学生已经有一次不完成作业的事件发生,那就有可能发生第二次。在学生第一次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学生心中已经对后继会发生什么结果有了一定的判断和心理预见。所以,教师强制要求将及有可能导致学生心理上的进一步逆反,从而出现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违背教师意愿的行为。这位教师在事先却没有很好的预见他的行为可能会为自己制造什么样的障碍。

4 、在课堂上发火就更不是什么明智的行为,在公众场合把教师与学生的个别矛盾放在全班的面前,更加会使学生与教师的对立情绪明显化、激化。学生心里就更加不愿意配合了。

   因此,假如我是这位数学老师,我会这样做:

1 、首先了解学生行为的原因,对症下药。只有真正了解原因,才能更好的帮助教育小赵同学。  

2 、考虑学生的心理,私下对话比较妥当。这有利于双方情绪的缓和,能够更容易的促成对话。

3 、不论小赵同学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应当在此时把对于作业的要求适当的放底(例如可以减免部分作业),而把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先建立起来。简单的说,教师与学生应该互相妥协。

许有老师会对于我提出的“妥协”提出质疑。一来,“妥协”有损教师的尊严。二来,“妥协”可能会造成学生对于作业缺乏足够的重视,这样的情况在今后可能会多次出现。

但是,我觉得,学生也有他们的人格的尊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对于错误的正确认识,而不是他们在犯错时对待教师的态度。学生的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妥协”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式罢了。但它可以很快的建立教师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让师生之间建立理解和体谅。最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人格的尊重。既然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当然也能够唤起学生对老师的尊重,避免了矛盾的激化。教师“妥协”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未完成作业的问题和学生对作业的态度问题。最终,问题的解决其实也就包括了树立学生对于作业的正确的态度。所以相信在今后类似情况应该不会再发生。

posted on 2006-12-18 13:07 我们的工作室 阅读(206) 评论(2)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