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490,  comments - 150,  trackbacks - 0

个案1:

我能否走进她的心灵

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 李冰飞

案例的背景:

面对现在越来越多、所谓的问题学生,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她(他)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无纪律观念、无课堂学习意识、无良好的学习方式、无有序的生活规律、无专一的情感信念,最为严重的是毫无生活目标。

于是我对我的疑惑进行了部分的调查和研究,我发觉这样一个有规律性的现象,那就是单亲并且与父母关系恶劣的孩子有上述问题(或上述问题之一)占了多数的情况。

案例的处理过程:

举一个案例:无专一的情感信念。

有一个学生的情况十分典型:那就是与另外班级的学生保持着恋爱关系并被学校发觉有不良的行为举止,最后进行处分。

我面对着比我小了整整十二岁的孩子。看着她受了处分。但是在她的眼中我却看不到害怕,看不到知错,更看不到的是我原先认为的汹涌的眼泪。由于她在班级中还算是一名好孩子,这种现象似乎说明了某种不正常。

我说道:“这是你的第一个男朋友吗?看得出你好像对他十分投入。”她略微思索了一下,答道:“我不记得曾经交往过几个,但今天是第一次在公共场所被抓。”

于是我又问道:“你是否介意让你的母亲来校接你?”她的回答令人吃惊,她说:“无所谓。”看着她的脸,毫无表情,宛如一块打磨得十分光滑的浮冰。

从她的回答中我知道她根本就不害怕她的那位早已与她父亲离婚并同住在一起的长辈。由此,可以推出一个结论:家庭教育已经没有作用,或许可以说是已经失效了。

我和她边聊着天,边等待着她的母亲。当她母亲到来了的时候,她眼中留露出来的不是害怕,不是愧疚,而是一种鄙视。她与她的母亲顶嘴,并且还说她的母亲根本不如她懂事。

从这些情景中我发觉我今天把她母亲请来是无效的;但是却导致了她情感中某些问题的爆发,这一点是成功的。

我请她母亲稍稍离开一会儿,独自面对这位气冲冲的孩子。

我递给她一张纸巾,微笑地分析道:“你和你的母亲相处得极不融洽,所以你一直在外面找男朋友,以此来寻找感情的寄托,对吗?”

她终于流泪了。

我又说到:“其实你是一个特别需要亲情的人,你需要别人的关爱和关心,一如你关爱和关心别人一样,对吗?”

她开始主动说话了。说着与母亲的相处,希望和她母亲沟通却总是不如意;说着初恋的男朋友,但这段感情却如昙花一现,毫无结果;说着她的父亲,却因为母亲的反对永远见不到面。

从她的述事中,我看到了她那颗已经受伤的心。

最后,我拉着她的手,对她说:“你今天和老师讲了这么多心里话,老师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今后,如果再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请你记住,我一定会在你的身边,听你倾诉、为你绸缪,做你的狗头军师。”

听到这里,她终于展开了难得的笑容。

案例处理后的反思:

很多人都只认为家庭给孩子的是温暖和关爱,但是却很少有人留意到家庭中潜在的心理伤害问题。而她的例子却是典型的——“家庭成员关系的破裂导致孩子的精神生活受到伤害”——个案。父母关系的变化,不仅影响到她正常的心理状况;更有甚者,将对她今后的工作、婚姻生活、乃至整个人生都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她在家中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温暖(譬如在正常的家庭中父亲对女儿的那种深沉的关爱),那么她就会用其他的方式去弥补这种遗憾,例如去找男性朋友“诉说”心情;她在家中体验不到正确的男女交往方式(譬如说夫妻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融以沫的情感),那么她就可能会采取自认为正确的方式,例如频繁地更换“男友”。心灵长期受到折磨,那么最终将成为一个“无专一的情感信念”的人。

往往在许多的时候,合适的方式、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机会、合适的氛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真正了解学生的契机。因为往往在这些时候,我们需要、也能够拨开云雾见真实的本象。而我就通过这个契机,不仅与她敞开心扉进行了一次心与心的交谈,而且也了解到在今后的教育中采取何种方式和方法,将对她最有利。

如何走进学生的真实心灵,是我现在遇到的最大的课题。她们的心灵一直锁着,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能把那把锁的钥匙找到,能把教育工作做到家、做到学生的灵魂深处,真正让他们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我想这才是我们的成功。

 

 

posted on 2006-12-15 09:53 我们的工作室 阅读(106)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