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490,  comments - 150,  trackbacks - 0

品社课《身边的公共设施》课后反思

厦门路小学   杨旋华

《身边的公共设施》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它们都姓“公共” 》中的第一篇课文。这一部分的内容意在 让学生寻找自己身边各种各样的公共设施,初步理解“公共设施”的概念,再从专用的、不易看见的公共设施来体会政府和社会对不同人群的关怀。我们的 学生在生活中都曾看到过、使用过公共设施,但对这些设施的作用以及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认识是肤浅的,残缺的。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必须让学生有感而发,因此,我在教学中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贯穿于整堂课,课前收集大量学生生活场景的图片和录像,力求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中去,也使教材内容更具有说服力。整堂课在师生共同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由于自己上课中的紧张,结果在课中把公共设施的作用这一环节给淡化了,而恰恰这一环节又非常重要,是学生以德道行的关键。课后,名师室的老师们聚在一起,就像自己人一样,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意见和建议,大家真挚地发言使我受益匪浅,相信以后再上这堂课时,我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在此,我真诚地感谢黄老师和各位学员。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经历中,我总有一种感受:脱离学生生活的间接经验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下功夫去研究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并借助于鲜活的生活案例,用各种方法去帮助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认知,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才能达到教育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 “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这一教学策略在课程实施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想,通过这堂课的实践,也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现有生活情境,利用学生的经验活用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以活动为纽带,挖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posted on 2006-11-29 14:33 我们的工作室 阅读(1289)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