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490,  comments - 150,  trackbacks - 0

应昌期围棋学校   应佳敏

2006-09-16

星期天参加了班主任义务咨询活动,虽然只是为几名家长的困惑提供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但是给我的收获却也不少。

那是一位心急如焚的妈妈。面对自己的孩子,在疼惜之余却又感到教育的无奈。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获得好的成绩,将来考取好的学校以出人头地。但是孩子对待自己的功课却是一脸的无关紧要。妈妈的再三叮嘱,对于才念四年级的儿子而言,早已经是耳边风了。迷离的眼神,似是而非的应答,让我更多的看到了家庭教育的失败。那么回头再细细思考一下,学校的教育对于这位孩子而言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别的事情不必多操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总是作为教育的唯一理由。于是千军万马挤中考、高考的独木桥,家长花去无数的教育投资,为孩子上补习班、请家教,不但将孩子                                     的学习兴趣磨光了,也抹杀了孩子的童年天性,厌学的情绪日渐增长。如果以这些为代价,能够换来孩子的一技之长倒也情有可原,可惜最终学得知识却很少是能够让他们受用终生的。这样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些!

家长的期望没有错,孩子的活泼好动也无可厚非,那么到底这样的怪圈何来呢?很难下断论。回想从教十几年来的经历,每当学生到九年级的时候是家长最痛苦的时候。志愿是填高中还是职校,往往是要历经一番家庭会议的协商的。而这样的时候孩子的愿望往往是不受重视的,受重视的是他们的学业成绩。如果不理想的话,还会无端引来家长的一大通责骂。

但是事实上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于他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理想……在强逼之下的学生不但不能够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有效的发挥,更会对学习深恶痛绝。记得我教的第一届学生,有两个孩子是最鲜明的对比。一个被家长责令一定要进高中,于是在中考之前花了无数的精力补课、做习题,最后以最低的合格分考进高中。但是孩子本身不愿意继续这样的“深造”,于是在高中的三年里蹉跎岁月,最后一事无成。而另一个孩子虽然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因为他没有太强烈的学习兴趣,所以父母听从他的意愿填报了职校。当进入学校以后该学生一直作为班级中的佼佼者出现于各种活动中,锻炼了能力。当踏入工作岗位以后很快适应了环境并被委以重任。

当然我也不否认有些时候家长的厚望以及付出的心血是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的,但是其中的代价我想也是不言而喻的。孔老夫子早就曾经说过要“因材施教”,可是当每一个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每一个家庭的家长都对于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的时候,这个“材”就变成了人人是“做学问的专家”,人人是“未来的大学生”了。那么日后的技术工作将由谁来担当呢?

posted on 2006-09-19 10:33 我们的工作室 阅读(64)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