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490,  comments - 150,  trackbacks - 0

要关注人文教育

——读《教育激情》有感

大同中学   陆丽萍

教育是育人的活动过程。人文教育是用人文知识教育学生,丰富和提高其精神世界,使之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恒久的利他行为,一句话,人文教育就是人文精神的教养和培育。

由于育人之功要体现在人的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上,所以衡量人文教育的功能,就不能单看是谁开了多少人文课程,更不是看谁背了,记了,答了多少人文知识的条文,不是看他纸面文章做得如何;而主要是看他的意识、思维、心理活动、情绪、情感及其支配下的言语行动所体现出的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因此,进行人文教育,不能仅靠学校开课,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更不能仅凭答题分数评定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加强学生的人文实践上下功夫。

我看有以下几点可以重视一下:

1、                突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文性。校内外、课内外、学校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要关心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根据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其潜能,培养其兴趣爱好与特长;增强他们自尊心,自信心和友爱之心,形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树立遵纪守法、对未来负责的社会责任感。

2、                营造健康浓郁的人文环境。除了要有现代的校容校貌,要重视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如我校倡导的“大同文化”,确实值得开掘与拓展。在体现情操陶冶、价值导向、品德建构的前提下,注重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坚持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审美愉悦性。

教师的言表风度是学校人文环境的重要特征。教师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人格风范要值得学生仿效。教师构成的“人文风景”是最动人、最有效的人文教材,是滋养学生终身的上佳补品。

3、                抓比较,重践行。学校举办的讲座、报告会,要选择堪为人师者作为弘扬人文精神的典范,充分展示他们的高风亮节;同时有选择地剖析由于缺少人文精神而导致的种种劣迹、恶行的危害性,让学生在对比中认识真、善、美和假、恶、丑,这是使人文教育走出沉默乏味怪圈,步入生动有效局面的关键环节。

由于人文精神本质上是实践的产物,所以在人文教育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内化,品德的养成,行为的兑现与持久。

posted on 2006-08-31 18:13 我们的工作室 阅读(145)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