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490,  comments - 150,  trackbacks - 0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读上官子木先生《教育的国际视野》有感
                           
厦门路小学  杨旋华

最近我阅读了由北京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上官子木先生所写的《教育的国际视野》一书,这是一本从头到尾都在比的书。我们中国人是很喜欢跟人比的,而且什么都比,当然教育也要比。拿中国的教育与国外比,从幼儿园比到小学,再比到中学,看看中外基础教育究竟有什么差异。

书中探讨的问题主要包括: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教育差距是如何拉大的,从早期教育开始至学校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作业形式,及至考试标准、学业评价、能力评价;在国外基础教育的课程中有很多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完全缺乏的,而我们缺的这些课程将会导致学生缺乏哪些能力;在中外共同都有的课程中,不同的教学方式又导致了中外学生具有哪些不同的能力。另外,本书还论及: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什么;培养学生什么能力更重要;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本质的差距在哪里;差距是怎样在课堂内外拉开的,等等诸多教育热点问题。

阅读完此书,引发我们的思考,使我们从比较中看到:当我们的父母在忙着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时,国外的父母在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当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忙着背唐诗的时候,国外的孩子在按照正规要求做科学小实验。当我们的学生在既复杂又抽象的文字游戏、数学游戏和思维游戏中绞尽脑汁的时候,国外的学生在写研究性的论文、搞社会调查。总之,当我们在狭小的已知圈子里费尽心机的时候,人家在广阔的未知世界里发展必备的综合素养。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外教育各有其优劣,也使我们感叹: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将国外教育的长处学到手,同时改进我们自己的教育缺陷。

回头看我们的教育,一方面是应试教育似乎人人共诛之,却又人人共赏之的矛盾;另一方面是素质教育人人共赏之,却又似乎人人共拒之的现实。在这种两难境地中,虽然素质教育之花令人赏心悦目,但人们希望最终收获的却还是应试教育的果实。在高考指挥棒下,素质教育天生只能是“另类”。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从长计议,而应试教育要的是急功近利;素质教育讲的是“育人”,应试教育讲的是“育分”。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博弈中,做裁判的是以分论成败、认分不认人的高考指挥棒。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只为了应试的教育“必死无疑”,但那恐怕是将来的事了,在差了一分也不行的应试教育的一统天下,选择了应试教育,至少现在不会死,而素质教育倒可能先倒在高考分数线上,这难道不正是现行教育体制的死结吗?或许小学还能讲素质教育,开展第二课堂、兴趣小组、课外活动……,但初中、高中呢?最近的报刊杂志上经常看到“学生假期补课忙,假期成了第三学期……”,为何我们小时候快乐的暑期如今却成了我们孩子奔走于课堂的第三学期?这又值得深思。不过,无论怎样,作为站在第一线的老师来说,还是时时记住因材施教,记住自己的指责,特别是在二期课改下,更应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posted on 2006-07-26 13:10 我们的工作室 阅读(134)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