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490,  comments - 150,  trackbacks - 0
《伸出关爱的手》主题班会教后感 ——尚文中学 吕伟 5月底,我开了一堂不太成功的班会课,主题为《伸出关爱的手》,目的是宣扬助人为乐的精神。班会课失败的原因在这里我不再仔细地分析了,但是在开展这堂班会课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孩子们的一些非常社会化、成人化的观念和想法却让我自己非常地惊讶。我原本是把“助人为乐”作为班会课的主题的,重点突出一个“乐”字,是希望同学们从班会中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快乐精神,从精神方面树立“助人为乐”的行为意识。为了了解同学们的真实想法,我在班会课的前几天让全体同学做了一份调查问卷。但是反馈的结果,却和我的调查初衷大相径庭。同学们不仅从来没有感受过“助人是快乐的”,而且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根本不愿去主动帮助别人,甚至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助人是一件非常愚蠢和危险的事情。正如我的几位学生在班会课中直言不讳地指出“有好处吗?没好处的事儿我不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学习上帮助别人,就是为今后树立更多的竞争对手,这对自己不利。帮助别人,我能得到什么?我不觉得快乐。” 面对同学们的这种想法,我觉得自己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受到了打击。从孩子们的言论中,我一方面看到了他们对我的坦诚(这是我后来唯一觉得欣慰的),另一方面,我也在思考他们这种思想的来源。其实他们的这些观念想法也很正常,这正是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想法,这些想法通过家庭、社会慢慢地影响了孩子们的想法。孩子的辨别能力很弱,他们容易接受别人的想法,而不能辨别想法的正确性。这正是我觉得可怕的地方。在这种观念下长大的一代在将来继承了整个民族社会的基业之后,他们会建立怎样的一个社会,形成怎样的一种主流的精神文明呢?他们的后代又会形成怎样的品性呢? 我觉得现在的学校教育对于孩子的思想影响越来越弱了。我们怎样才能让孩子走出这种错误思想的误区,怎样才能让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摆脱不良循环呢?我想不出主意。但我想,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肯定也曾有过类似的情形。我们可不可以以史为鉴来寻找解决途径呢?希望可以。
posted on 2006-07-06 11:37 我们的工作室 阅读(386)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