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490,  comments - 150,  trackbacks - 0

周二,我聆听了复旦大学于海教授的报告,感触颇深,他从理论上阐述了民族精神教育的意义、内涵、实质以及存在的问题,报告中理论与实际结合,使我对民族精神教育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目前的小学德育教育中,民族精神教育始终贯穿在整个活动中,也取得很大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今天的有些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地缺少了一种爱国主义情感。有的小学生以洋为荣,只要与“洋”字有关,就非常崇拜、迷信;留学的年龄也从大学发展到中学,现在甚至波及到小学,真不知道他们的心中是否装有“祖国”二字?有的学生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面对冉冉上升的国旗、庄严的国歌竟然会说废话、会笑,连站都不能站端正,看到这一切,不得不让我们痛心,不得不让我们深思?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让我们目瞪口呆,回顾身边,虽没有孩子犯罪,但是他们的冷漠同样让我们心寒。我曾经教过一位学生,聪明伶俐,在校是个不错的学生,但在家却对奶奶的不厌其烦地过问学习而随手拿起刀片朝奶奶扔过去,又因为一次上学前妈妈不同意他带新手表而把妈妈关在门外,妈妈不得已到校老师求救。试问一个人连他最亲近的妈妈、亲人都不爱,他怎会去爱祖国、爱社会呢?

学校应怎样传道授业解惑?

1. 以现有教材为载体进行认知。

民族精神教育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如果对小学生只是单独地进行灌输,是不利于他们吸收的。教师应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这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分章别类地进行教学,还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创编教材,

2. 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场所,强化认知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未成年人学习历史知识、了解革命传统的重要课堂,是他们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也是他们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修养的重要场所。上海有很多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去实地看一看,去了解一下。比如低年级学生可以瞻仰“一大”、“二大”会址、“五卅”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缅怀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中、高年级可以参观城市、农村、青少年野营基地和名胜古迹,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可组织开展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社会调查等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作用。

3. 以班队课、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阵地启发认知。

比如充分利用“五一”、“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民族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可请学生找找这些节日的来历;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片;收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等,学生在寻找收集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教育的过程,然后利用班会课进行交流,进一步强化自我教育。

4 .寓民族精神教育于主题活动之中。

主题活动与真情相结合,才能实现在活动的开展中升华民族情感,培养民族精神。因此,我认为,在活动中要强调一个“爱”字,包括对祖国的爱、对父母的爱、对朋友的爱,这是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前提。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组织开展多种多样内容生动、形式新颖的主题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如在一年级可开展入学仪式;二年级可开展“爱妈妈”活动,让学生胸前绑上重物(书包)行走、蹲下拾物等,体会妈妈怀孕时的辛苦;三年级可进行入队宣誓仪式,感受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染成。也可以进行十岁集体生日会,感受师长的爱、亲人的爱、朋友的爱;四、五年级可走出学校,跟随爸爸妈妈上一天班,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重要和辛劳,从心底崇拜、佩服、热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5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如志愿者服务队,每月20日是南京路为民服务日,组织学生为行人测量体重、发放环保宣传资料;也可以组织学生定期为社区孤老服务,让学生养成服务社会的良好习惯。此外可以利用放学后参加肯德基“智多星”活动;去一些大商场做一日营业员,提高学生与社会交往的能力。

6 .开展探究性活动开发

探究性活动是培养学生从小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爱国主义体验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可自由组合组建活动小组;自主选定活动主题,自订活动计划,自主确定活动的内容、形式、人员的安排以及各项准备工作;自行组织实施方案,按计划行动,或调查访问,或查阅资料,或动手实践,或讨论分析等,通过探索,共同完成小课题研究;而老师应多为学生提供交流研究结果的机会,如道德评议台、新闻发布会、焦点访谈等,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中的认知、激情、导行并不是截然割裂开的,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作为任教在第一线的老师的我会继续努力,把民族精神教育落到实处,从而培养出合格的新世纪爱国者。

                                                     厦门路小学    杨旋华

posted on 2006-06-13 12:58 我们的工作室 阅读(591)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所属分类: 学为人师(二)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