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 490,  comments - 150,  trackbacks - 0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研究所  胡兴宏

 

一、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

1 、教师专业发展的几条途径

在日常工作中的自然积累

有计划的业务学习(听和读)

着眼于教育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实践

探索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案例分析: 共振现象 教学的研究

  第一次设计与教学 ——

 

老师先是播放了1940年美国一座860长的塔柯姆大桥被风吹倒的实况录像。之后又给学生介绍上世纪中叶法国里昂市附近一座长102的桥,因一队士兵在桥上齐步走引起桥梁坍塌,死亡226人的故事,并展示了实验员制作的模型。接下来是声音振碎玻璃杯的图片展示和介绍。

介绍了上述三个事例之后,老师说: 上述的三个事例都和振动有关,但是什么样的振动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接下来,他开始按照教材的顺序,向学生介绍固有振动、阻尼振动以及受迫振动、共振等概念。

凡是教材上提到的知识,老师都一一进行讲解或者组织学生学习,为了调动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大大小小的实验和录像就出现了9次,平均4.4分钟一次。

整节课的教学气氛很活跃。但当老师让学生用本节课所学习知识来解释新课引入时三个事例时,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描述并得出结论,无奈之下,教师自己只好代劳。

课后反思

赞成者 ——

 

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材上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紧凑

  自己研制的几个实验很有新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新疆伽什地震的有关资料及时充实到教学之中,注意和日常生活、社会问题的联系,丰富了教育资源 ”……

反对者 ——

 

这样的教学安排是胡子、眉毛一把抓

实验太多,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整个感觉就象是走马观花

各个部分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学生的思维不是连续的,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 …

执教老师也感觉到这节课上得不理想 ——

 

教学的素材比较多,总想着能够完成这些教学内容,所以上课时关心学生少了,注意力放在如何控制好时间以及如何完成教学计划上来,造成师生之间的配合不够,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调动起来。

第二次上课

在新课导入部分,决定只讲一个事例,其余的留给学生课后讨论。考虑到塔柯姆大桥录像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效果,选定了这个事例。

构思出了一个模型。

只安排了4次学生实验,基本上每个教学环节一个,给学生的思维活动留出了一定的空间。

课后反思 ——

 

从塔柯姆大桥的录像到桥梁模型过渡自然,通过建模,给学生提供了将现实生活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加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符合 从社会、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回归到社会、生活 的教学指导思想。

存在的问题是,从大桥的模型到受迫振动、共振概念的提出不是学生自己得到的,没有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第三次上课 ——

 

注意到了前后知识的比较,在比较中很自然地引出了固有振动、受迫振动等概念,并由此巧妙地过渡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去。

本课例给教研组老师们的启示 ——

 

1 .在课改实践中要正确认识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利用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样的课程资源,在不同的教师眼中会有不同的作用。

上述塔柯姆大桥的课程资源也是如此,单就教材上的图片讲解一下是一种应用,找到录像给学生放映是一种应用,从录像出发抽象出桥的模型再过渡到共振现象的研究之中也是一种应用,让学生根据这一模型展开猜想和探究又是一种应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好课程资源的作用,应该引起物理教师的深入思考。

2 、要着眼于促进学生高质量思维活动的形成

共振现象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最初关注的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标,所以才出现了40分钟9种课程资源使用的 大容量 的课堂教学。

这种 大容量 多体现在知识的重复、变换角度的操练上,看上去教学节奏很快,内容很充实,但学生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分析和研究共振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只能就事论事,还容易造成思维疲劳。    (杨浦高级中学常生龙)

3 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 —— 教学、学习和科研是兼容的

1 )教育对象的流动性、教育情景的不可完全重复性、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不但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来更新自己专业内涵,而且使得教育工作需要成为、并可以成为一种创造性的专业工作;

2 )学习的重要使命,不是为了快捷地获得来自专家的 标准答案 ,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实质 —— 现实背景下怎样才能使教育教学变得更有效和更有意义;

   3 )研究活动不仅是一个确定问题和寻找解决教学问题对策的 学术 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引起批判思维和开发探究智能的载体,教师的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是任务驱动下的问题解决学习。

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发现能反映普遍规律的教育知识,而在于它能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教师科研播下的是课题研究的种子,收获的是先进理念和教育智慧;

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

2、 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

目的: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

方法: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

形式:以项目为载体,重视非正式课题

  过程:强化合作交流,开发差异资源

  条件:直接或间接的“专业引领”

 

关键:发现问题,聚焦问题

成果:个人化情境化的知识,行为改进

二、     课题选择的策略

1、       从已有的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

  成功经验一般都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成功经验往往包含着实践者的创新,有助于形成特色;

  成功经验生长出的课题,实践和研究的基础较好,容易展开。

如杨浦区杭州路第一小学的《小学诗歌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学校自1991年起针对学校周边环境差、生源差的实际,通过诗歌教育陶冶儿童高尚道德情操、培育学生爱美之心,取得了实效。1995年学校建立课题组,开展比较系统的实践探索。

2、       从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寻找突破点

学校、教师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教育科研也要解决问题(认识方面的和实践方面的问题),将两者结合起来,是学校、教师发展的最好出路。

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往往具有普遍性,取得了突破,受教育者得益多,对教育发展的贡献大,成果也容易受到社会注目。

  如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研究》。

3、       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中寻找挂钩点

  具有前瞻性;

  实践起点高;

   对于学校和教师与时俱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如华东师大一附中刘定一老师的《高中学生跨学科研究活动》。

4、       从教育理论中寻找支撑点

  理论具有深刻性和普遍适用性,能较好指导实践;

  容易构建有深度或系统的实践体系;

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结合起来,能有效提高学习的质量,也能很大地丰富理论的内涵。

达尼洛夫 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展开的基本动力 成为 分层递进教学策略 提出的重要依据。

三、     课题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       确定研究范围

比较两组课题:

《培养学生外语学习兴趣的研究》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中,大班幼儿数教育的实践研究》

  《在问题情境中提升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的研究》

2、       分析研究背景

   目的是为了使本课题研究的立意更高、更有新意、少走弯路。

1)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2)开展实际情况调查;

3)向专家咨询……

3、       明确研究目标

教师的研究多为行动研究,行动目标与研究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确定研究目标时容易发生的问题是:用行动(工作)所追求的目的,代替研究的目标。

针对学生差异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研究

原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是:

   1 、使各层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较好的培养;

   2 、使广大教师较好地掌握在爱国主义教育中针对学生不同基础和特点开展教育活动的方法。

可改为:

    探索在初级中学学生中进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时,针对学生不同的基础和特点,有区别、分层次地开展教育活动的途径、方法。

 

 

3、 关键性概念下操作性定义

通过下操作性定义,使概念的内涵变得清晰、具体,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实施,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研究的结果和评价该研究的合理性。

某校提出了一个课题 ——
 
《在生成性教学中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

课题方案中所下的定义是:

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

 

这一定义过于抽象,学校教师难以理解,也无法操作。

关于悬念的操作定义:

悬念原指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心情,在本课题中是指学生对学习中某一问题解决的关切、期待的心情。

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为:①学生们对于下续内容的学习能自然地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言;②教师不需要离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讲解,采取另外的手段维持纪律;③问题解决时,学生会产生一种满意的表情。

4、 研究内容具体化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研究,研究的问题可分解为:

1)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产生悬念的方法有哪些?

2)这些方法是怎么会引起学生悬念的?

3)这些方法的操作要求是什么?

4)这些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

5)这些方法为什么会产生上面的效果?

实例分析:

《在问题情境中提升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的研究》

研究内容可以考虑进一步分解     细化:

1 、大班幼儿数教育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2 、有助于提升幼儿数运用能力的问题情境类型的研究

3 、不同类型问题情境创设的要求与方法研究

4 、问题情境创设中多种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5 、问题情境创设中预设性与生成性关系的研究

6 、数教育活动中生成性问题捕捉及其处置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7 、幼儿数运用能力发展不同阶段对问题情境要求的研究

8 、不同问题情境中教师有效组织与指导幼儿数学习活动的方法、策略的研究

9 、问题情境中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的差异及适应差异的指导策略的研究

10 、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评价的研究

11 、问题情境创设对教师能力要求的研究

四、     课题研究的启动

1、       审视题目与研究内容的匹配问题

题目过大,研究者难以驾驭

研究内容重心偏斜

研究内容笼统

实例分析
《中学对话教学的行动研究》研究内容:

中学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对话能力与教学水平的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中学开展对话教学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研究;

中学教师对话能力的要素及相互作用的研究;

中学教师对话能力与其教学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教师对话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研究;

  对话教学模式的要素构成及实践策略研究。

2、       研究内容的进一步分解与细化

分解与细化的目的:

形成研究内容的合理、完整的框架结构,

使研究内容具有操作性,

便于研究工作分步、有序展开,

便于研究队伍的组织(形成分课题、子课题群),

便于落实研究任务、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

便于明确成果的归属和对成果的贡献率。

分解、细化时需要注意

1)分解的内容要有一定覆盖面,不要遗漏本课题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

2)分解的内容要有侧重点,能体现本课题的特点,有利于研究者扬长避短;

3)分解与细化的内容要有利于吸引较多的人来参与研究、认领项目。

3、       选择研究的突破口

1 调查、发现问题切入

2 )由借鉴、移植别人的先进成果起步

 

3 )在总结、发展已有经验基础上展开

 

4 )抓住最有特色和新意之处突破。

    浙江台州市路桥路南小学:《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可能涉及 ——

1 、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研究

2 、学校在年轻教师培养上的成功经验总结及问题分析

3 、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4 、年轻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不同阶段年轻教师专业发展差异及其对指导需求的研究

6 、不同个性特征与经验背景的年轻教师专业发展差异的研究

7 、年轻教师成长个案的研究

8 、优秀教师青年期成长情况的追溯研究

9 、年轻教师培养指导的组织形式研究

10 、教研组在年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效发挥的研究

11 、提高对年轻教师个别指导与群体指导有效性的研究

12 、新入职教师适应期指导的研究

13 、年轻后期教师克服职业倦怠的研究

14 、学校文化氛围对年轻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影响的研究

15 、对年轻教师的评价与管理问题研究

五、     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

上海市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
《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实践的研究》

原来的结题报告:

一、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实践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过程

三、综合探究活动的目标和定位

四、综合探究活动的管理体系

五、综合探究活动的实施流程

六、综合探究活动的内容

七、综合探究活动的实施策略

八、综合探究活动的效果

九、体会与思考

我主张中小学的科研报告 ——

用我们的语言叙述我们的实践,

从我们的实践提炼我们的经验,

让我们的经验体现我们的特点。

回顾、讨论后的总报告提纲 ——

一、走出综合探究活动的第一步

二、让学生带动老师

三、让探究走进课堂

四、让家长成为资源

五、让探究成为品质

六、一个学生带动一个班级

七、一个课题培育一批教师

八、我们现在的思考

《教师成为研究者》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月第二版)

 

导论:回归本原——教师研究的追求

 

第一章  发现身边的问题做起——教师研究的起步

  

 1 .概述

  2 .教师都来体验做研究的成功

  3 .在追问与解读中生成智慧

  4 .网络是教师走进研究的平台

  5. 研究从课堂开始

 

第二章   让学习引领研究——教师的理论学习

  

 1 .概 述

  2 .团体学习与反思型教师的成长

  3 .学习让我不断地成长

  4 .在科研情报的研读中学习

第三章   一边工作,一边研究——教师的行动研究

 

  1 .概述

  2 .从开发鸟文化课程起飞

  3 高中文化信息课程的来龙去脉

  4 .为了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

  5 .我的问题意识研究

 

 6 .教育研究使语文教学的路越走越宽

第四章   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教师的案例研究

   

1 .概述

  2 .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

  3 .一个课堂教学案例的开发

  4 .我的登峰体验历程

  5 .教育日记伴我成长

  6 .几位优秀案例获奖者的感悟

第五章   从掌握第一手资料出发——教师的实证研究

  

 1 .概述

  2 .用事实说话:学会调查研究

  3 .追根寻源:学会追因研究

  4 .用眼睛思考:学会课堂观察

  5 .张园长初次进行调查研究的经历

  6 .我们从调查研究走进了教育科研的大门

  7 .一位小学教师的教学实验研究

第六章   促进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教师的实践反思

  

 1 .概述

  2 .反思札记促进教师成长

  3 .我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4 .发掘教学中的亮点

第七章   专家与教师的对话”——教师研究的专业引领

   

1 .概述

  2 .伙伴合作同行

  3 .我与教师说课题

 

 4 .我们是研究共同体

  5 .专家资源与实践智慧

 

第八章   构筑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教师教研活动的重构

  

 1 .概述

  2 .让科研思想方法走进评课

  3 .一次生动的教师论坛

  4 以问题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日

  5 .教师研究工作室的工作

  6 .课堂,培养科研之花的沃土 

第九章   让更多的人分享研究的成果——教师研究结果的表达

  

 1 .概述

  2 读书·品书·说书校本课程的开发

  3 .课件是怎样炼成的 

  4 .叙事报告产生的效应

  5 .怎样写教育案例

  6 .怎样写研究论文 

 

第十章   教师研究群体的文化意义——教师研究氛围的营造

  

 1 .概述

     2 .研究型学校文化的塑造

     3 .从先导小组研学做共同体

   4 .让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 

 

第十一章   教育研究伴我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的足迹

   

1 .概述

  2 .教师即研究者

  3 .教育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4 .从教师到教研员

posted on 2006-05-30 20:04 我们的工作室 阅读(273)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