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的博客-润物无声  
既然捧着一颗心来,又何必惦记那半根草!
日历
<2016年2月>
31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12345
6789101112
统计
  • 随笔 - 130
  • 文章 - 6
  • 评论 - 1
  • 引用 - 0

导航

留言簿(2)

随笔分类

随笔档案

文章分类

文章档案

相册

搜索

  •  

最新评论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回首2015,中国家庭教育热点频现。值此岁末之际,本报与《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等多家媒体联合发布“中国家庭教育2015年度关键词”,家风、儿童权利、回归本真、起跑线、亲情空洞、家务劳动、政府主导、教育始于家庭、精神成长、二孩等十个关键词入选。

  1、家风

  2015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2、儿童权利

  2015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永新提交了《关于保障儿童亲子团聚权,根治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建议国家立法机关对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统筹协调,增加亲子团聚权的相关条文,制定补充性规定或司法解释。据调查,绝大多数父母并未意识到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和归宿,6000多万留守儿童的亲子团聚权亟待保障。

  3、回归本真

  2015年4月,“家庭教育核心价值观”引发社会大讨论。针对当下学校教育过度、家庭教育失责的现状,有专家呼吁全社会要重视家庭教育的独特属性和本质特征。家庭教育不是家庭学习,不该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家庭教育要走出充当老师“助教”和孩子“拐杖”的误区,回归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本真,发挥潜移默化的功效,给孩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

  4、起跑线

  2015年5月,热播剧《虎妈猫爸》再现了不同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的较量,成年人的焦虑和孩子的困惑再一次引发人们对“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反思。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原了“起跑线”的真实含义,并从脑科学、社会学、生涯规划等不同角度,梳理了十年来家长(微博)们的认识误区,再次强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其实是父母自身。

  5、亲情空洞

  2015年6月9日,贵州毕节四名留守儿童在家中服用农药自杀。这四个孩子并非因为贫困走上绝路,家里有粮有肉有钱,唯独没有父母的身影,他们是被骨肉分离、缺情少爱的亲情空洞吞噬的。6000多万留守儿童中,有多少这样经济供给功能尚在、父母亲职的教养育能力几无、亲属情感抚慰能力高度稀薄的家庭?家庭功能的丧失,社会支持的无力,源于人们对家庭价值的无知和漠视。

  6、家务劳动

  2015年8月3日,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少工委联合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微博)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意见》引发社会对家务劳动的价值和误区的热议。国内外专家的大量调查和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丰富实践证明,家务劳动是孩子的精神需求和成长权利,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

  7、政府主导

  2015年10月20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家庭教育政府主导的原则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以求真务实的负责态度,回答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密切合作、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如何整合社会力量这两个核心问题,被誉为提升中国家庭教育水平、给几亿学生健康成长带来福音的文件。其中“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体系”的表述,是家庭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8、教育始于家庭

  2015年10月31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承办,新教育研究院协办,全通教育公益支持的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奥地利、中国等多个国家的教育专家齐聚一堂,围绕“教育始于家庭”的主题,研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学术观点和实践经验在传统与创新、教育与科技、中国与世界、家庭与社会等不同维度融合、碰撞,达成了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的共识。

  9、二孩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布公报,确定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立刻引发巨大反响和热烈讨论,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学家认为“中国最宝贵的资源是孩子的潜能”,而如何应对大孩的激烈反应和二孩带来的教育难题,成为新一代父母的课题。父母和第一个孩子是否做好了准备,政府在教育、医疗、城市建设等方面是否做好了准备?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话题。

  10、精神成长

  2015年11月12日,“教育的未来——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2015年教育论坛在深圳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孩子精神成长需求调查”结果。北京、上海、武汉、哈尔滨、深圳等9个城市的近万名中小学生表达了他们对精神成长的四大渴望:渴望父母足够的倾听和认同、渴望获得友谊和学会做人、渴望有参与体验和实践的机会、渴望成为生活和未来的主人。

  数读家庭教育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整体状况趋好

  九成左右父母对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法律规定表示认同;九成以上父母自我感觉家庭关系良好,八成以上觉得自己和孩子快乐;

  父母对自身教育职责的认识趋于理性,家长最看重的教育责任,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教孩子明辨是非”、“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家长以身作则”和“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人才观趋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且更加务实,父母首选是希望孩子成为“敬老爱幼有家庭责任感的人”,比例达到78.3%,其次是“身心健康阳光快乐的人”,达到76.1%,第三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人”,占65.7%。

  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倾向性问题

  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父母最担心孩子的事,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人身安全问题”、“学习成绩不好”、“没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问题”、担心孩子“身体不好”和“沉迷网络”;   

  家庭教育分工中母亲唱主角,父亲“缺位”近一半;

  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7成以上父母“陪孩子写作业”;部分父母缺乏对孩子劳动、运动等能力的培养,父母认为孩子最差的是“家务劳动能力”。

  家长在有关儿童法律的学习方面欠缺,认真学过的不足一成。

  家庭教育面临着互联网发展的新挑战

  互联网普及大势所趋,孩子上网近七成,66.8%的父母说自己孩子上网,农村孩子上网率达到57.7%。

  父母在互联网应用上不具优势,坦承“孩子比我强”和“我跟孩子不相上下”的超过六成;

  互联网对孩子的作用让父母喜忧参半;对孩子上网,高达95.6%的家长表示会管;

  七成以上父母利用互联网获得家庭教育知识和帮助,自媒体运用最多,获取家教知识和帮助的渠道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微信公众平台”、“QQ/微信家长群”、“孩子所在学校/班级网站”、网上家长学校”。

  (以上数据源自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最新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

  □文/本报记者 滑经纬 整理

posted on 2016-02-27 08:12 tllaobao 阅读(51) 评论(0)  编辑 收藏 引用 网摘 所属分类: 大话教育

只有注册用户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Copyright © tllaobao Powered by: 博客园 模板提供:沪江博客